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十一校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8 浏览次数:27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学校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一段开场白:

    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卷帙浩繁。漫步古诗苑,犹如在花海里cháng yáng①,只见花团锦簇,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走进《诗经》,那③窕的淑女,眉目liú pàn②传情;那青青的衣襟,让人心旌摇④;而在水一方的伊人 ,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走进唐诗,既有金戈铁马之壮烈,亦不失儿女常情之缠绵;既不乏忧国忧民之怅惘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走进宋词,柳永的伤感惊醒了晓风残月,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独自徘徊的晏殊,面对小园香径的满地落花无可奈何,日益憔悴的李清照,看着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其实,古诗的韵味,古诗的曼妙,远不止这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上美丽的心情, 漫步诗苑,走进诗人的心灵,培养道德之情操,汲取古诗的营养,弘扬民族之文化。

    1. (1) ⑴请你根据拼音填上正确的汉字。

      ①()  ②(

      ⑵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③() A.yǎo  B.yáo    ④() A.zhuài  B.yè

    2. (2) 划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3. (3) 下列说法有一项不正确,请你选出。(   )
      A . 开场白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名《诗三百》,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B . “既不乏忧国忧民之怅惘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这句话是并列复句,“雄姿英发”是主谓短语。 C . 开场白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D . “而在水一方的伊人 ,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这句话中成语“可望而不可即”用得不当,应改为“不可理喻”。
二、语言表达
三、选择题
  • 4. (活动二:分门别类辑古诗)

    以下是一个同学整理“古诗里的春天”的情况,请选出不是这一类的一项(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四、句子默写
  • 5. 默写

    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⑤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水在诗人笔下具有不同的情态特点:《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写出了水之宁静;《泊秦淮》中“,夜泊秦淮近酒家”写出了水之朦胧;《次北固山下》中“,风正一帆悬”写出了水之壮阔;欧阳修的《采桑子》中“轻舟短棹西湖好,”则写出了水之柔美。

五、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 . “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 .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 . 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 (2)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有什么好处?
六、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李白《剑阁赋》

    【注释】①崔嵬:高耸貌;高大貌。②惊雷:使人震惊的雷声。③沧波:碧波。④乡:通“向”。

    1. (1) 解释加粗的实词。

      1)略无处()     2)属凄异(

      3)青天而中开() 4)旁则飞走壑(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 乙文“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应这样断句: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C . 乙文篇幅虽短,但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鲜明,句式整齐自然,音韵和谐而富于抒情意味,体现了雄奇阔大的浪漫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D . 两文都写了猿猴的哀鸣,渲染出凄清的气氛。
    4. (4) 甲文中三峡的山和乙文中的剑阁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多地“限塑”

    英国政府2020年初宣布,计划在英格兰推动新“限塑令”,以全面禁止销售塑料吸管、塑料搅棒和带有塑料棒的棉签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欧盟委员会于5月提出“限塑令”方案,建议禁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由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材料制成的吸管来代替塑料吸管。

    在欧盟禁令正式出台前,德国多家超市已纷纷推出“限塑”计划。德国雷韦集团和连锁超市“利德尔”7月宣布,将在销售门店全面停止提供塑料吸管制品。连锁超市“埃德卡”也表示要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物品,以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越来越多的美国地方政府也正在着手应对塑料吸管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佛罗里达州、新泽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城市已经禁用塑料吸管。7月,西雅图成为第一个禁用塑料吸管的美国大城市。纽约市、旧金山等部分城市也推出了禁用塑料吸管的立法计划。

    小吸管有大危害

    目前,全球塑料吸管的消耗量惊人,仅美国就每天丢弃约5亿根塑料吸管,接起来的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半。

    由于塑料吸管难以反复利用,多数餐饮店也不将它们归入可回收废弃物,因此塑料吸管的最终命运是落入垃圾填埋场或漂浮在海洋上。一根塑料吸管的使用寿命大约只有20分钟,却需要200多年才能自然降解为小分子。而进入水域的塑料吸管又经常会被海龟、海鸟、鱼类等动物误食。

    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迈克尔·戈夫发表声明说,一次性塑料制品对海洋来说是一种祸害,对环境和野生生物会带来严重伤害,人们必须现在采取行动以保护海洋生态。英国废弃物处理公司处理“商业废弃物”时,把塑料吸管列入“难以回收”物品行列,称其为“人类终极浪费”。

    统计显示,包括塑料吸管在内,全球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塑料垃圾每年导致上百万只海鸟、10万头海洋哺乳动物和难以计数的鱼类死亡。有研究显示,如果对现状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重量将超过鱼类总重量。

    塑料垃圾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可能会威胁人类健康。塑料垃圾在海洋中会逐步破碎,形成大量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微塑料颗粒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水中吸附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

    (2018年9月2日新华社特稿:小吸管大危害,全球多地说“再见”)

    材料二: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多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限塑”到“禁塑”,新规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热议和关注。

    2020年5月6日消息,今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至11月,海南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实施打好基础。目前,海南已进入全面“禁塑”倒计时 。

    近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我国“禁塑令”推向又一高潮。从2021年1月起,我国“禁塑令”将全面落地。

    材料三: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垃圾减量团队负责人林莜竹表示,“限塑令”实施至今,效果并不乐观,很多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而是跟普通垃圾一样进入填埋、焚烧的终端处理,造成环境的污染加重。林莜竹称,单个超薄塑料袋与合格塑料袋差价有一到两毛钱,利益差价使得饭店、农贸市场以及小型超市等商贸场所使用超薄塑料袋更为普遍。

    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原高级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分会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吕春元,多年来一直从事垃圾减量、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他表示,在“限塑令”推行初期,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确实有所下降,但由于没有替代产品跟进,人们传统消费习惯的难以改变,加上塑料袋使用范围广泛监管困难,如今,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数量又回到原来水平。时隔6年,“限塑令”除了在超市有部分执行外,已经几乎“形同虚设”,似乎已被人遗忘。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漫画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三,请你找出限塑令失败的原因。
    3. (3) 以下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欧盟禁令正式出台前,德国已经开始推出“限塑令”了。 B . 材料二是按照时间顺序,简介了中国从限塑令到禁塑令的发展情况。 C . 英国废弃物处理公司把塑料吸管列入“可以回收”物品行列,虽然一根吸管需要200多年才能自然降解为小分子。 D . 微塑料颗粒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
    4. (4) 现在有些奶茶店不提供吸管,很多顾客不能接受,看了材料一,如果你是奶茶店服务员,请向顾客解释并倡导不要再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幽径悲剧

    季羡林

    ①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②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③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④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⑤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A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⑥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⑦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B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⑧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

    ⑨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⑩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读者》2020.6)

    1. (1) 在一条神奇的幽径中,有一棵藤萝,请参照提示完成填空。

    2. (2) 作者觉得幽径的藤萝是众多藤萝中最有特色的一棵,那么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到其他的藤萝有什么作用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 (3) 请揣摩品析文中AB两处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A.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

      B.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4. (4) 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末尾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5. (5)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被藤萝治愈,悟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道理,植物能给人正面的作用;本文中的藤萝长在幽径却被人残忍戕害,如果你看到这棵藤萝,你会对砍伐掉它根干的人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说出你的想法。
八、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文)“舅妈,可怜可怜我!原谅我吧!用别的方法惩罚我吧,我真受不了了!我真的要死了,要是——”“闭嘴!这样吵吵嚷嚷真是烦死了。”里德太太喊道。毫无疑问,她心里也肯定是这么想的。在她眼里,我是个早熟的演员,是个本性恶毒、灵魂卑鄙、为人狡诈的怪物。

    里德太太对我疯狂的哭泣号叫很不耐烦,待贝茜和艾博特一走,便猛地把我向后一推,锁上了房门,没有再跟我谈下去,然后一阵风似的离开了。她走后不久,我好像昏了过去,吵闹就这样结束了。

    (乙文)婚礼刚一结束,我就给剑桥和沼泽居寄去了信,告诉表兄和表姐我结婚了,并且解释了我这么做的原因。戴安娜和玛丽都非常支持我的决定,戴安娜还说等我蜜月一过就来看我。

    “她还是别等到那时候为好。”罗切斯特先生说道,“那样的话,她就没机会见到你了。我们的蜜月之路将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我们进入坟墓的那一天。”

    圣约翰没有回信,所以我并不知道他得知消息后是什么态度。半年后,他给我写来了回信,不过只字未提罗切斯特先生,也没提我的婚事。他在信中依旧严肃而善良,但语气显得非常平静。打那以后,他又给我写过几封信,虽然不多,却很有规律。他希望我幸福快乐。

    1. (1) 以上选文选自《简·爱》,请写出甲乙两文事件发生的地点。

      甲文:   乙文:

    2. (2) 从甲文到乙文,简·爱的生活和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觉得简·爱是凭借什么收获爱情和友情,收获幸福的呢?请根据全文内容回答。
    3. (3) 在我们读过的很多书籍中,也有与简·爱性格相似的人物,请从下列书籍中,任选一本,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儒林外史》《哈利·波特》《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海底两万里》

      选择书籍的作者:

      书中人物:

      简述与简·爱相似人物的经历:

九、作文
  • 1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面对美食,引发了对前路的茫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面对美食,让我们看到了豁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美食,更以美食的角度发掘出中国人的习俗、情感、追求……美食,可以美在食色味,也可以美在食物背后的人、事、物。

    任务一:请以“美食”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叙事类的文章。

    任务二:请以《家乡的美食》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