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模...

更新时间:2021-06-20 浏览次数:1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24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笨(zhì)    夜(zhòu)    门(kǎn)   心不在(niān) B . 友(zhì)    守(guǎ)    着(yǔ)     仰之高(mí) C . (kǎi)    田(lǒng)   辱( wū)   群蚁排(yá) D . (pú)     镶(qiàn)    油(zhuó)  气冲牛(dòu)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背诵   霹雳   戳然不同   慷慨淋漓 B . 梳头   誓言   引人注目   可歌可泣 C . 抱欠   丰饶   层出不穷   浩浩荡荡 D . 疮疤   绿荫   当之无愧   言外之义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全体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报告。 B . 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嗅着。 C .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 . “两会”期间,全国各地的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只”是副词) B . “沿河边”“从昨天”“往那边”三个短语中的加点字都是介词。 C .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而”是连词) D . “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阿呀”是拟声词。
  • 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折柳”一般表达的是离愁、惜别之情。 B .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以“卿”为爱称。 C .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合称四诊。望,指观气色、形态、动作;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 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D . 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尊称一般有:君、朕、陛下、大王、天子、圣主、主上等。
  • 6. 古诗文默写。
    1.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 (2) 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4. (4) 千金易得,真情难求,离别之情总是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托明月传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岑参的“”(《逢人京使》)托朋友传话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7. 名著阅读。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1. (1) 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他”指的是
    2. (2) 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情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二、古诗文阅读训练(16分)
  • 8. 课后古诗词鉴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丰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 (2)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 9.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 , 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道:道理。 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面)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⑤鸽(hú):天鹅。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陈康肃公射     善:

      ②王弓欲射       引: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若欲闻射道乎?

    3. (3) [甲][乙]两文在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异同?
    4. (4) [甲]K乙]两文都写了“善射”,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6分)
  • 10. 班上将开展“天下国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1) 为了激发学生心志,班级开展了“爱国故事我来讲”的活动。请仿照示例,写出两个你准备的故事。

      示例:林则徐虎门销烟

    2. (2) 灾难面前,抗“疫”英雄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担责任。其中就有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结合下面的资料,为他写一则颁奖词,不超过90字。链接资料:1月18日,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通知紧急赶往武汉。由于任务紧急,他没来得及带件羽绒服,只穿了件西装,当晚5点才挤上开往武汉的高铁。车上无座,他被安排在餐车一角。这天,武汉市卫健委通报,新增5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钟南山提醒公众的同时,却选择了逆行。4天内他奔走武汉、北京、广州三地,长时间科研、开会、远程会诊、接受媒体采访,甚至在飞机上研究治疗方案......他的夫人既生气又心疼:“能不能让他多睡一会儿?”但她非常了解丈夫,因为丈夫太在

      乎自己的病人了。

      颁奖词:

四、课外阅读(24分)
  •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忆萧乾先生

    舒乙

    ①每次走进蕭乾先生的书房,都有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②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③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tā)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

    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④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

    准知道藏在哪儿。

    ⑤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撞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

    一跳,这就是蕭乾先生的潇洒!

    ⑥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可以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⑦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⑧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待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⑨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⑩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⑪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⑫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要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章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

    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⑬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 (1) 本文第③段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状态。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3. (3) 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第 13 段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 (4) 虽然蕭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我们永恒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
  • 12. 文学类文本阅读

    卖板栗的父子

    梁艳飞

    ①如往常一样,晚饭后七点半,我来到河堤上散步。我又见到了他。

    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区旁的河堤上卖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咏。连续几年来,他都在此叫卖,从不间断。

    ③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多,正自顾自玩耍。被他用木条围成四方形的前座,是他此刻能给予

    孩子的整个世界。孩子太小,玩耍过后,想要父亲陪伴。见父亲许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转右跳,时哭时闹。可他不想丢了生意,开始一边忙一边大声训斥,想借助声音的分贝与力量,让孩子乖乖听话,安静地坐下。这时,孩子越发感到委屈。哭声更加响亮,眼泪、鼻涕在脸上乱成一团。哭声再响,也扭转不了局面,父亲依然继续他的忙碌,为顾客耐心挑选栗子,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这一刻賺钱重要

    ④男人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身材结实,皮肤偏黑,明显是在太阳下长时间劳作的样子。他与顾客交流的声音大,责骂孩子的声音更大,每次见到,我都会留意那个孩子。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前问他,孩子的妈妈去哪里了?

    ⑤他说,走了。

    ⑥走了。他没有多说,只有这两个字。

    ⑦之后,我见到他们多是在河堤上。他与他,一大一小,相互陪伴,彼此慰籍。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

    ⑧一日傍晚,见到他们,孩子没有坐在车上,而是在他周围转圈玩游戏。细细一看,孩子腰间捆有一根长长的绳,另一头捆在车架上。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响生意,他只能将孩子像小狗一样捆在身边。孩子没有同伴,一个人玩,周边灯光昏暗,蚊虫乱飞,近处是父亲的叫卖声、来往不息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鸣。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村庄和暗黑无边的夜色。摊前人来人往,板栗越来越少,男人忙手中的营生,眼光时不时落在孩子身上。

    ⑨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那晚,他脸上滥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却下千斤重担,他补充了一句,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

    ⑩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隐藏在浩瀚的夜色里。我无法断定他们幸福与否,只希望,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学校,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11 河堤上,只留父亲一人继续卖板栗。

    12 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

    (摘编自2020年5月《散文选刊》)

    1. (1) 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这篇散文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买板粟的经历。 B . 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变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 C .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同情与祝福。 D . 这篇散文结尾直接点明了“地摊经济”的繁荣。
    2. (2)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3. (3) 这篇散文第⑦段“相互陪伴,彼此慰藉”与第⑩段“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4 分)
    4. (4) 这篇散文三处加点的地方都提到“钱”,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五、作文(5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比赛,一场旅行,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成长的回忆。师长友人的陪伴,少年的拼搏进取......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物和时光,让我们从中咀嚼出酸甜苦辣,感受真挚的情意,发现生活的哲理。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