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1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段材料来自哪家学派(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儒家 D . 墨家
  • 2. 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是学科素养要求之一。以下内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①战国时期,商鞅由魏入秦

    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

    ④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A . B . C . D .
  • 3. 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的时代特征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4.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这位“大唐僧人”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郑和 D . 戚继光
  • 5.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    )
    A . 无为而治 B . 重文轻武 C . 重农抑商 D . 藩镇割据
  • 6.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云:‘苏常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政治中心的南移 C . 灿烂的科技文化 D . 多彩的社会生活
  • 7.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处于(    )
    A .  12世纪70年代 B . 12世纪80年代 C . 13世纪70年代 D . 13世纪90年代
  • 8. 下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强化 B . 巩固西北边疆 C . 中外交往活跃 D . 社会经济繁荣
  • 9. 1839年 6月3日,历时23天的□□□□,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应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抗击八国联军
  • 10. “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1. “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先生是(    )
    A . 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B .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 . 变法救国的倡导者 D .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
  • 12.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 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百团大战——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 三大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 13. 黄炎培的《天安门歌》中写道“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几经变化。下图中农业总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等等。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同志(    )
    A .  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B . “一国两制”的构想 C . 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 . 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 16. 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其中“?”处应填写(    )

    A . 中苏正式建交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日正式建交 D . 中美正式建交
  • 17. “与普通的村庄不同,它一般由封建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群、教堂、耕地、牧场、森林、河流,还有磨坊、面包炉等景观组成。”文中的“它”是(    )
    A . 金字塔 B . 雅典卫城 C . 罗马大竞技场 D . 西欧封建庄园
  • 18. 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对“第三次征服”理解正确的是(    )
    A .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 19. 俄国诗人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
    A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 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D . 强化了传统的封建农奴制
  • 20. (2020九上·包河期末)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地团结在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此材料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 废除了奴隶制度 B . 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C .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 21. “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且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文中“改造国家”的做法是(    )
    A . 彼得一世改革 B . 1861年改革 C . 日本明治维新 D . 美国内战
  • 22. 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 . 珍妮纺纱机 B . 蒸汽机车 C . 飞机 D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 23. 《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制度”是指(    )
    A . 封建农奴制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苏联模式
  • 24.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这段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特点 D . 影响
  • 25. (2019·辽阳) 当今世界,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
    A . 全球化 B . 多极化 C . 国际化 D . 信息化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李白《古风》组诗

    材料二:

    人物

    类别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建立  ① 

    颁布“推恩令”;削爵除国;

    建立刺史制度

     ②

    统一货币、度量衡

    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  ③  ”的建议

    军事

    北击 ④ ,修筑长城

    漠北战役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 (2)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表

      格。

    3. (3) 对比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指出西汉疆域在西北方向增加了哪一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如何实现的?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

    反映的事件

    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开天辟地的大事”发生在   ①   年。

    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   ②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是指  

      ③  。

    左图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④    。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⑤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材料一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中国精神”为主题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在上面①②③④⑤处填写相应内容。
    2. (2) 材料二中“独特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精神”的内涵。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材料三:欧洲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认为他继承了革命时期的罪孽,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

    ——摘编自美国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上述示意图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的主要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如何理解欧洲反法联盟眼中“革命之子”的“罪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