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7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 . 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 .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卷入大战
  • 2. 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有( )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

    ③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
    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②③
  • 3.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A .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 . 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 C . 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D . 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4.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闽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5. 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北伐战争 D . 解放战争
  • 6. 1918年4月,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中国:[作的父亲写信,她在信封的下方写的国名应是( )
    A . 沙皇俄国 B . 苏维埃俄国 C . 苏联 D . 俄罗斯
  • 7.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烂”是因为( )
    A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8.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 . 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 .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 估计成书在五四运动之后 D .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
  • 9. 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
    A .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B . 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C . 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 D . 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 10. 1919年6月,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这主要是因为( )
    A . 武昌起义爆发 B . “五四”运动爆发 C . “九一八”事变爆发 D . “七七”事变爆发
  • 11. 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2. 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
    A . 血战湘江 B . 四渡赤水 C . 急渡金沙江 D . 强渡大渡河
  • 13.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一大”召开 B . 遵义会议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
  • 14.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D . 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 15.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红军长征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首都各界人士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向孙中山先生像肃立默哀、行鞠躬礼,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南京市各界人士也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纪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原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时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革命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 (1) 请用一句话概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 (2) 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
    3. (3) 你认为在孙中山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可供我们学习的精神?
  • 17.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九国公约》签字仪式

    1. (1) 材料一中“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反映了德国怎样的企图。结合材料一,说明德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企图?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2. (2) 材料二的内容构成了哪一时期的什么样的国际格局?
  • 18. 历史小报是我们走进历史、探求新知的一种好方法。认真阅读下面的历史小报,完成相关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历史小报

    【板块一红色城市】

    【板块二红色歌谣】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

      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板块三历史启迪】

    1. (1) 下列城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请写出这一时期发生在这些城市的相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①北京:。②上海:

      ③南昌:。④遵义:

    2. (2) “井冈山上朱毛合”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他们选择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3.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