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高州市第九中学联考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1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且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    )

    ①持否定态度  ②持肯定态度  ③客观公正地评价 ④比较偏激地看问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2. (2017七下·钦州期末)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西周统治 B . 改善了选官制度 C . 加强了经济交流 D . 妨碍了中外往来
  • 3.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有(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②虚心纳谏

    ③重视人才培养,发展科举制度         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4. (2016·连云港) 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 5. “一块石碑竖不起功德,几行文字书不尽人生始末,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评说……寥寥几行文字——又如何评说一代女皇一生求索的坎坷!”如果让你为“女皇”作一简要评价,以彰显其主要功绩,你会选择(    )
    A . 重用酷吏,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B . 开凿运河,巩固统治 C . 重视农业,发展经济 D . 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 6.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分别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大致管辖今天的(    )
    A . 西藏地区 B . 新疆地区 C . 云南地区 D . 东北地区
  • 7.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 . 顾恺之 B . 展子虔 C . 吴道子 D . 阎立本
  • 8. 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 天竺 B . 日本 C . 新罗 D . 波斯
  • 9.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 10. 五代与南朝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政权更替频繁    ②大将篡权立国
    ③偏安江南    ④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1. (2019七下·广州期中)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 .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 . 南方政局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D . 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
  • 12. 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 .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 日本遣唐使来华
  • 13. (2018七下·南雄期中) 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下图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

    A . 越窑青瓷 B . 邢窑白瓷 C . 唐三彩 D . 彩陶
  • 14. 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
    A . B . C . D .
  • 15. (2017七下·东台月考) 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 . 宋太宗 B . 宋徽宗 C . 宋钦宗 D . 宋高宗
  • 16.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 . 北方 B . 全国 C . 西南和西北地区 D . 中原地区和南方
  • 17. 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A . 加强军队建设 B . 重视精兵简政 C .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 . 大力发展经济
  • 18.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导致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的事件是(    )
    A . 契丹人南下,对中原进行掠夺 B . 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 C . 辽军攻打澶州城 D . 北宋建立后几次北伐
  • 19. (2016七下·武威期中)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20. (2020七下·大洼月考) “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 . 北宋与辽 B . 南宋与辽 C . 北宋与西夏 D . 北宋与金
  • 21. 郭靖和杨康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想一想,他们的名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联系(    )
    A . 西夏建立 B . 澶渊之盟 C . 金灭北宋 D . 元朝建立
  • 22. (2017七下·海安期中)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统一国家建立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 23. 当女真族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局势是(    )

    ①统治危机重重②统治者腐败无能③人民起义不断④辽宋联手抗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4. 下面是宋代某官员就南方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

    ①将优良品种占城稻加以推广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粮仓

    ③培育出新的水稻优良品种    ④种植茶树的州县增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5. 宋朝居当时世界首位的手工业部门是(    )
    A . 丝织业 B . 棉织业 C . 制瓷业 D . 造船业
  • 26. 宋朝设置的市舶司,其主要作用是(    )
    A . 管理海外贸易 B . 管理东京及临安的市场 C . 宋朝民间自发的贸易机构 D . 专门管理内河船舶制造
  • 27. 下列政权同时并立的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 . ①②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③④⑤
  • 28.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是(    )
    A . 赵匡胤 B . 忽必烈 C . 铁木真 D . 赵构
  • 29. 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
    A . 隋、西晋、秦 B . 西晋、隋、秦 C . 秦、隋、西晋 D . 秦、西晋、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道题,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 30.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观察大运河图片,回答问题。

    1. (1) 上图为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这是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请你写出他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2. (2) 读上图,请你指出大运河的中心以及由哪四段主体工程构成?
    3. (3) 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重要作用?
    4. (4) 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 (3) 在唐朝,精英汇集,各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 (4) 据材料三,指出唐朝治理国家的制度,分析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归纳其主要作用。
    5. (5)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 32.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1. (1) 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 (2)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发展带动了货币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众多学者向往宋朝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宋代的发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