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德庆县德城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4...

更新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9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 1. (2021九下·苏州月考)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 2. (2021九下·苏州月考) 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
    A . 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 . 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 C . 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D . 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
  • 3. (2020七上·揭西期末) 以下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时期地理位置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4. (2020·德庆模拟)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事件时指出:就理论上来说,这个方法最能调和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人人皆有平等作官的机会,给中国带来好多好处。"该方法主要是指( )
    A . 立下军功获取功名田宅 B .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C . 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D . 通过选举当上地方官
  • 5.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与这一理想最契合的太宗言论应是(    )
    A .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B . 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C . 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D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
  • 6.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唐朝政局的发展图,图中“?”处事件在唐诗中的描述是(    )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B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7.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此事件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 B . 此事件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C . 此事件加强了明朝与他国的友好往来 D . 此事件有助于传播中华文明
  • 8. (2021·孝感模拟) 1795—183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分别是:1875-1819年4000箱,1820-1824年7889箱,1825-1829年,12576箱,1830-1834年20331箱,1835-1838年35445箱,1839年40200箱(数据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由此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A .   中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 . 中国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 . 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D .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
  • 9. (2020·随县)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 .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 .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C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 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10. 镇江清军表现出来的顽强战斗力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赢得了侵略者的尊重,连恩格斯也认为“如果在各地都遭到镇江同样的抵抗,他们就绝对到不了南京。”“他们”指的是(    )
    A . 英军 B . 英法联军 C . 日军 D . 八国联军
  • 11. (2020·广东模拟)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指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戊戌变法   
  • 12. 一场战争便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三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这场战争使中国(    )
    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3. 1867年恭亲王奕?(道光第六子)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大学士倭仁认为此举“以夷变夏”“上亏国体,下失人心”“甚为可耻”。奕诉驳曰:“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犹以学人为耻。”而士大夫聚党私议不息,阻拦投考同文馆的人员,多方讥诋,斥奕诉为“鬼子六”。据此可知(    )
    A .   顽固派被动接受新式教育 B . 西方科技不能适应中国国情 C . 洋务派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D . 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举步维艰
  • 14. 110年前,孙中山先生面对困境中的国家,发动了一次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了孙中山(    )
    A .   彻底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 .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 .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 . 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 B . 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历程 C .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 使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
  • 16. 下图为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学生们热烈欢迎的情景,学生们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在该活动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    )

    A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 “废除二十一条”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17. (2021·孝感模拟) 1927年的“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0年后,中国共产党却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变化这充分说明(    )
    A .   中国共产党已放弃了一切斗争 B . 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C . 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 D . 国共两党的利益完全一致
  • 18. 下表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几个主要战役成果,据此可知(    )

    平型关战役

    八路军115师

    歼灭日军1000余人

    缅甸同古战役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

    歼敌5000余人

    ①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表1是首钢1978年至1991年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出现表1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表1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

    年份

    1978年

    1991年

    倍数

    销售收入

    14.51亿元

    91.4亿元

    6.3倍

    实现利税

    4.35亿元

    29.26亿元

    6.72倍

    实现利润

    2.99亿元

    23.6亿元

    7.9倍

    A . 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 B . 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20. 关于掌握时间,我国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6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移动电话机)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    )
    A .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C . 我国科技发展迅速 D . 我国人民作息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
  • 21. (2020·广东模拟) 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无论其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 . 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B . 军事将领更易受罚 C . 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D . 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 22. 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 .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 西欧城市的兴起 C . 丕平献土 D .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写道:“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这段材料承认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性一面,是因为(    )
    A .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B .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 .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24. “拿破仑战争使中欧、西欧及南欧的封建秩序从根本上发生动摇,同时又“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因此,拿破仑战争对于欧洲起了进步的作用。”材料中主要强调了(    )
    A . 拿破仑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的利益 B . 拿破仑对外战争促进了欧洲国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C . 拿破仑对外战争彻底终结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D . 拿破仑对外战争击败反法联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 2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不断发展的,下列制度按照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垄断组织

    ②;手工工场

    ③;工厂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②①③ D . ②③①
  • 26. 黑人民族主义运动先驱马库斯·加维在演讲呼吁:“让全世界知道4亿非洲人随时准备为自由而牺牲生命,而活着就要做自由人”。历史上造成非洲不“自由”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宗教迫害严重 B . 教育水平太低 C . 列强殖民统治 D . 封建专制制度
  • 27.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图体现的社会现象是(    )

    A . 大众教育推广 B . 城市化加快 C . 环境污染严重 D . 贫富分化加剧
  • 28. 英国代表团成员哈罗德·尼科尔森回忆说:“我们前往巴黎的时候坚信新秩序会很快建立,而在我们离开巴黎的时候却认为新秩序不过是对旧秩序的玷污。……我们抵达巴黎的时候决心达成一个公正和英明的和平,我们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强加给敌人的条约既不公正又不英明。”材料中“条约”指的是(    )
    A . 《凡尔赛和约》 B . 《九国公约》 C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 《北京条约》
  • 29.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下侧专题资源包。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论文

    《绥靖政策的缘由及其影响》

    视频

    《偷袭珍珠港》

    条约

    《联合国家宣言》

    图片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两极格局形成
  • 30.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和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在于(    )
    A . 体现合作与对抗并存 B . 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C . 都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 . 格局的发言权取决于各国的实力
二、综合题(40分)
  • 31.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某历史社团开展了相关考察活动。

    【文化公园概览】

    材料一: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

    国家文化公园名称

    建设内容

    涉及省市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

    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

    【变迁的文化·长城】

    材料二:秦已并天下,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民间自相往来、平等互利的民族互市贸易兴起,结束了明代中前期长城内外的抗争,带来了长城地带经济的飞跃发展,为农、牧民族大融合和农、牧文化二元一体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长城文化带发展并发挥过渡功能,将中原文化过渡到塞北。正是由于这样深入的民族融合,才有了清代“内边疆”(内边疆:中国范围内各个政权的边疆)的最终消失。

    ——摘编自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

    【红色的文化·长征】

    材料三:

    【文化保护传承】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其凝聚力源于对传统的保护,其生命力在于世代传承与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文化建设的精品力作。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供给“量的扩大”以及“质的提升”都有了新的要求,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满足文化需求的精准供给。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6日05版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从秦至明后期长城主要功能的变化。分析清代“内边疆”消失的原因。
    3. (3) 从下表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与材料三的一则材料相对应,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研究主题和材料)

      研究主题1

      研究主题2

      研究主题3

      长征的重要转折

      长征的革命精神

      长征的海外传播

      示例:研究主题:长征的重要转折

      选择材料:③

      理由:档案中遵义会议的决议内容和中央的相关文件,证实了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

    4. (4) 依据材料四,分析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 32. (2020·广东模拟)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国因融通而共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家,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四: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北京隆重开幕。这场以“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是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今年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世界瞩目。

    ——《多彩·平等·包容》(新华社北京2019年5月14日电)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此相关的重要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33. 21世纪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一战组图

    图2二战组图

    1. (1) 图1①是某次战役后的景象,该战役被称作“绞肉机”,请写出该战役的名称。图1③是一战后,协约国与德国缔结和约的画面,请写出该和约的名称。
    2. (2) 图2①所示的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该事件是什么?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该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二战中,哪次战役被称作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3. (3) 图2④所示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两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4. (4) 根据如图所示图片及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战争有哪些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