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6-09 浏览次数: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将适量SO2添加于红酒中可以起到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B . 氢氧燃料电池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 . CO2、SO2大量排放都会形成酸雨 D . 84消毒液、医用酒精等都可以用于新冠病毒的消毒
  • 2. 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玉兔号”月球车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B . 传统硅酸盐材料包括陶瓷、水泥、普通玻璃 C . 氢氟酸可用于蚀刻普通玻璃 D . 北斗导航系统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单质硅
  • 3. 下列各组物质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 CaCl2 B . CO2 C . HCl D . NaOH
  • 4.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能量变化与如图一致的是(   )

    A . NH4Cl NH3↑ + HCl↑ B . HCl + NaOH = NaOH + H2O C . 2NH4Cl + Ba(OH)2·8H2O = 2NH3↑ + BaCl2 + 10H2O D . CO2 + C 2CO
  • 5. 钯( )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钯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 . 106 B . 60 C . 46 D . 14
  • 6.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与碳反应过程中体现了酸性和强氧化性 B . 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体现了浓硫酸有吸水性 C . 浓硫酸干燥氨气体现了脱水性 D . 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 7. (2020高二下·杭州月考) 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
    A . 制催化剂的材料 B .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 . 制农药的材料 D . 半导体材料
  • 8.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用甲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B . 用乙装置收集NO C . 用丙装置可以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D . 用丁装置收集SO2并进行尾气处理
  • 9. 在下列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Ba2+、SO 、CO B . Fe3+、Na+、I、SCN C . K+、Fe3+、NO 、Cl D . NH 、Al3+、SO 、OH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释放或吸收能量 D .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
  • 11. 已知反应A(g)+3B(g) 2C(g)+D(s),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2 mol/(L·min ),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 0.5mol/(L·min ) B . 4 mol/(L·min ) C . 2 mol/(L·min ) D . 3 mol/(L·min )
  • 12.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 HCl的形成过程: B . Na2S的电子式: C . N2的结构式:︰N≡N︰ D . Cl结构示意图:
  •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
    A . 氯化铝液中滴加氨水,生成沉淀:Al3+ + 3OH= Al(OH)3 B . 氢氧化钠腐蚀磨口玻璃塞:SiO2 + 2OH= SiO + H2O C . 铜溶于浓硝酸:Cu + 4HNO3 = Cu2+ + 2NO + 2H2O + 2NO2 D .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产生有毒气体:ClO+ Cl+ H+ = Cl2↑ + OH
  • 14.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 NaCl固体(I2):加热固体 B . SiO2固体(Al2O3):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C . NO2气体(NO):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 D . SO2气体(HCl):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15. (2019高一下·长春期末) 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 . 原子半径:T>Q>R D . 单质T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 16. 在2A(气) + 3B(气)=C(气) + 4D(气)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A)=0.5mol/(L·s) B . (B)=0.6 mol/(L·s) C . (C)=0.8 mol/(L·s) D . (D)=1.6 mol/(L·s)
  • 17. 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已停止 B . 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C .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v≠0 D . 反应物全部转化成生成物
  • 18. 下列检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序号

    检验方法和现象

    结论

    A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SO3 H2SO4 B . Si SiO2  H2SiO3 C . NH3 NO2 HNO3 D . Cl2 Br2 I2
  • 20. 34.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与3.36L的O2(标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则合金中Cu与A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 1:1 B . 1:2 C . 2:1 D . 3:1
二、综合题
  • 21. 下表列出了①~⑦七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Ⅰ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元素①的元素符号是;元素②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 (2) 这七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元素③、⑥对应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较高的是(填氢化物的化学式)。
    3. (3) 写出元素④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 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1. (1) 该装置中的能量转化方式是能转化为电能。
    2. (2) 铜棒为极(填“正”或“负”),该极上发生反应;负极反应式为:
    3. (3) 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可以表示___________。
      A . 锌棒的质量 B . c(Zn2) C . c(H) D . c(SO )
  • 23. 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Z)=
    3. (3) 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是起始时倍。
  • 24. 一定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现将一定量的铜与20mL 18mol/L浓硫酸反应,当铜全部溶解时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448mL(标况下)。试计算:
    1. (1) 加入铜的质量是多少?
    2. (2)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00mL,求稀释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 25.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验证氯气性质的装置。其中E瓶放有干燥红色布条;F中为红色的铜网,其右端出气管口放有脱脂棉。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3) 装置C中盛装的溶液是
    4. (4) E中的红色布条(填“褪色”或“不褪色”);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H中的试剂为溶液,用来吸收多余氯气。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锌与相同浓度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金属

    形态

    反应温度/℃

    收集 100 mL 氢气所需时间/s

    薄片

    15

    200

    薄片

    25

    90

    粉末

    a

    10

    IV

    薄片

    25

    42

    1. (1) 实验Ⅰ和Ⅱ表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 (2) 实验Ⅱ和IV表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 (3) 实验Ⅱ和Ⅲ为验证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
    4. (4) 除本实验探究的因素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很多,试写出两个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