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复习:16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1-04-10 浏览次数:2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诗歌鉴赏
  • 1. 课文理解。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 (1) 用简洁的语言给两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
    2. (2)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景象。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3. (3) 这首诗的画面色彩鲜明,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写江上美景的句子(季节不限),请写出相应的上下句。
  • 2. 课内阅读。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 (1) “霸占”的意思是
    2. (2) 这首诗的作者是
    3. (3) 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4. (4) 《花牛歌》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爱和对的追求。
  • 3. 古诗阅读。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①青苔落绛英②。

    【注释】①颠倒:回旋翻转,多指心神纷乱。②绛(jiànɡ)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绛,大红色。

    1. (1) “可怜此地无车马”,“可怜”的意思是(    )。
      A . 可惜 B . 可爱 C . 可喜 D . 可羡
    2. (2)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符合这两句诗描绘的情景的是(    )
      A . 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树枝之间时时能看见刚长出来的石榴。 B . 五月榴花如火般红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初长成。 C . 五月榴花如火般戏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挂满了又大又沉的石榴。 D . 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石榴挂满枝头。
    3. (3) 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榴花之美的同时,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简要说说。
  • 4. 古诗大厅。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 (1) “清平乐”中“乐”的读音是,“亡赖”的“亡”读音是
    2. (2) 这首词描绘了等景物,让我们感受到村庄的清新优美。
    3. (3) 这家的三个小孩分别在做什么事?
    4. (4) 作者为什么最喜小儿亡赖?从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阅读回答问题。

    太阳的话

    艾青

    ①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③快起来快起来,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②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④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打开它们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和亮光,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把温暖和露水洒满你们新的空间。

    1. (1) 诗中的“我”指的是,“你们”指的是
    2. (2) 诗歌中第①节。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反复的写法,表现了太阳的心情。
    3. (3) 诗歌中的第②节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给予人类的美好事物:、和。本诗中太阳代表了,表达了作者
    4.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B . 现代诗歌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而《太阳的话》是一首抒情诗。 C .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5. (5) 我想到了两个与太阳有关的古代神话
  • 6.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夏夜真迷人

    夏夜夏夜真迷人,田野好像音乐厅。

    小青蛙,在敲鼓;小蟋蟀,在弹琴;

    吸引一群萤火虫,提着灯笼赶来听。

    1. (1) 这首儿歌共有句话,文中共讲了种小动物。
    2. (2) 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3. (3) 你知道谁是观众吗?(  )

      ①蟋蟀        ②萤火虫       ③青蛙

  • 7. (2020五上·红塔期末)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②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①方塘:方形的池塘    ②鉴:镜子    ③那得:怎么会

    1. (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    )的修辞方法。
      A . 反问 B . 比喻 C . 设问
    2. (2) 用自己的话把“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画面描写具体。
    3.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告诉我们(    )。
      A . 要向大自然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B . 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C . 我们要虚心,不能骄傲。 D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4. (4) 下列诗句中不含哲理的一句是(    )
      A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8. (2020六上·北仑期末) 阅读与理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具”的意思是  ①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②  。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 ,聊  ④   ,聊  ⑤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注释]过:拜访。具:准备。场圃:农家的小院。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1. (1) 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②

    2. (2) 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③聊  ④聊 ⑤聊

  • 9. (2020六上·玉溪期末)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③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3. (3) 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

    4. (4) 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5. (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课文综合阅读。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 (1) “先人”指的是(   )
      A . 先生 B . 先前的人 C . 死去的前辈
    2. (2) “花灯”指的是(  )
      A . 灯笼。它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 B . 用花扎成的灯。 C . 元宵节这天所有的灯。
  • 11.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神州谣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

    齐奋发,共繁荣。

    1. (1) 我们的祖国又被称为,有个民族。
    2. (2) 除了上面提到的,我还知道其他“可入画”的著名景观:
  • 12. 小阅读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 (1) “街”是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除了部首还有画。

      如果用音序查字法,它的音序是,音节是,我可以用它组一个词,并且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 (2) 选用合适的解释。

      ①“先人”指的是(   )

      A.先生B.先前的人C.死去的前辈

      ②“花灯”指的是()

      A.灯笼。它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

      B.用花扎成的灯。

      C.元宵节这天所有的灯。

  • 13. 我会读选文,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 (1) 文中介绍的传统节日有( )。(多项选择)
      A . 春节 B . 元旦节 C . 元宵节 D . 清明节 E . 儿童节 F . 端午节
    2. (2) 春节可以,还可以
    3. (3) 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有,藏族有,彝族有
  • 14. 课外阅读。

    热爱祖国

    你要问我,什么是祖国?

    我可以高兴地告诉你:

    小燕子的祖国是它的泥窝,

    每年春天都要回来多么执着;

    小蚂蚁的祖国是它的蚁穴,

    每天搬土运食物很少歇一歇;

    小蝈蝈儿的祖国是它的花朵,

    大声歌唱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小蜜蜂的祖国是它的蜂巢,

    酿出的甜蜜谁也不让抢夺!

    你要问我,谁是我的祖国?

    我也会自豪地告诉你:

    我的祖国名字叫中国,

    历史悠久,地大物博,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五十六个民族,名人众多!

    1. (1) 根据诗歌内容连线。

    2. (2) 小燕子的祖国是,小蚂蚁的祖国是,小蝈蝈儿的祖国是,小蜜蜂的祖国是,“我”的祖国是
    3. (3) “我”的祖国有什么特点?用“——”在文中画出来。
    4. (4) “我”的祖国名人众多,我知道的有
  • 15. (2020一上·玄武期末)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

       江南_______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_______,

       鱼戏莲叶_______,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 (1) 找出短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
    2. (2) 在括号里按课文内容填空。
    3. (3) “田田”是说( )。
      A . 荷叶长得茂盛 B . 荷叶长得很稀疏
    4. (4) 古诗表达的感情是( )。
      A . 热爱大自然 B . 不喜爱大自然
  • 16. (2020六上·江苏期末) 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 (1) (朝代)诗人(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
    2. (2) 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和不变的“”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 (1) 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 B . “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C . “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 D . 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渺绵长的特点。 B . “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气势磅礴。 C . “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沙之大,波涛滚滚。 D . “自天涯”形容黄河绵长,一望无际。
    3. (3) 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 . “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 . 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 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 18. (2020五上·期末) 阅读诗歌《乡愁》,完成练习。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    )邮票                乡愁是一方(    )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    )船票                乡愁是一湾(    )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1. (1) 词语归位,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歌中。(填字母)

      A.浅浅的    B.矮矮的    C.小小的    D.窄窄的

    2. (2) 诗中作者把乡愁比作
    3. (3) 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有
    4. (4) 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5. (5) 对这首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 .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C .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 19. (2020五上·德州期末) 课内阅读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1) 该诗的作者是
    2. (2)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行人:    开封:

    3. (3) 说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
    4. (4)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写出一句你积累的表达此种感情的诗句。
  • 20. (2020一上·期末)
    古诗填空。    咏鹅

    鹅,鹅,鹅,____项________歌。

    ________浮绿____,____掌 拨 清 波。

    1. (1) 把古诗补充完整。
    2. (2) 诗中表示颜色的词有。你还知道表示颜色的词有
  • 21. (2020六上·云浮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2. (2) 诗歌先以“”统领全篇,赞美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接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3. (3)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
  • 22.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 (1) 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 . “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 . “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 .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 (2) 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明月/别枝/惊鹊 B . 七八个/星天外 C . 听取/蛙声/一片 D . 旧时/茅店/社林边
    3. (3) 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 . 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 (4) 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从本诗中找出来。
    5. (5)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 2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    儿

    死去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1. (1) 在横线上补填空缺部分。
    2. (2)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从诗题可知,这是诗人写给的绝笔诗。我还知道他写的《》一诗,其中的两句是:
    3. (3) 用自己的活说说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4. (4) 古诗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其中“”一句表达了作者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恨,而“”一句却寄托了作者对抗金大业必定胜利的信心。
    5. (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 . 期望国家统一 B . 征战沙场,报效围家 C . 痛恨统治阶级 D . 对国家不能统一的绝望
  • 24. (2020·盐城) 阅读回答问题

    七步诗

    [三国]曹 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①持:用来。②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③菽:豆。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羹——    漉——

      釜——    泣——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
    3.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5. (2020·郑州)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习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②长征人未还。

    但使②龙城③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万里:形容路途遥远,是虚数。②但使:只要。 ③龙城:卢龙镇,在今河北省,泛指边关。④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

    1. (1) 这是一首(填题材)诗。
    2. (2) 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无能,期盼良将,驱除敌人,保卫边疆。 B . 首句借对历史的缅怀写出了眼前的景象;第二句写远征将士的艰辛与痛苦,”人未还”三个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的关切和同情。 C . 三、四句借西汉名将李广威震边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守卫边疆的不满。 D . 本诗语意含蓄,情感深切,句中的“长征"和后来红军行走的是同一条路线。
    3. (3) 我们曾经学过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请写出诗中送别的千古名句“。"
  • 26. (2020·杭州) 阅读回答问题

    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不成者行大法

      ②萁在釜下

      菽以为汁

      ④文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2. (2) “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 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
    3. (3) 《七步诗》一般写作:
    4. (4) 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 27. (2020·杭州) 附加题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下面的练习。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联系上下文,将诗句补充完整。
    2. (2) 这首诗把乡愁比作,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 (3) 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 . 急速、悲壮 B . 欢快、幸福 C . 缓慢、忧伤 D . 轻柔、深情
    4. (4) 在你看来,乡愁是什么?请仿照诗中“乡愁是......这一句式写一句话。

      乡愁是

    5. (5) 读了这首诗,你想起了古人的哪些诗句?请写出两句。
  • 28. (2020·杭州) 阅读回答问题

    (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1) 诗中“佳节”指的是,“少一人”指少了
    2.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29. (2020·诸暨) 诗歌鉴赏

    绝句

    [唐]杜 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日,即春天。②泥融:春天冰冻的泥土融化,松软湿润。

    (1)古诗中前两句描写了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后两句采用态和态描写了的飞舞和的酣睡,相映成趣。
    (2)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对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
     B.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
     C.春天风景如画,百花盛开,冰雪融化,大地复苏,燕子呢喃,处处欣欣向荣。
     D.本诗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燕子翩翩飞的情景,这正是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 30. (2020·武汉) 古诗文阅读。(一)

    望洞庭①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②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②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 (1) 课堂上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时,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金:这首诗选自《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秋天①(填写时间)的优美景色。

      小东:对啊,诗中描写湖水、秋月、②等景物。

      小语:我发现这首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大家能帮我分析一下比喻修辞的妙处吗?

      小文:好的, 让我结合诗句说说比喻修辞的妙处。③

  • 31. 第二部分:阅读

    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 (1)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 (2)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