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高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1-05-25 浏览次数:8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孟子·滕文公)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可见,当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筑房屋,除自然条件影响外,人们还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   )
    A . 人身安全 B . 居住舒适 C . 外观美观 D . 出入方便
  • 2. 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深层影响是(   )
    A . 贵族尽相追逐利禄 B . 军队战斗力提高 C . 新的政治秩序确立 D . 分封制得到发展
  • 3. 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   )
    A . “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B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 4. 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陆上丝路贸易 C . 玄奘西行天竺 D . 郑和七下西洋
  •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西北少数民族陆续入主中原……胡床、椅子、方凳等高型坐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与中原家具相融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型家具……人们的坐姿也变得比较随意,蜷腿坐、盘腿坐等大量出现。材料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   )
    A . 南北实现统一 B . 君主专制加强 C . 民族间的交融 D . 经济快速发展
  • 6. “卯时,江东的田间,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辰时,越州,越窑开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已时,长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人、东瀛人和大月氏的金银器匠人来来往往……”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现了唐朝(   )
    A . 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 . 经济繁荣景象 C . 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D . 对外交流频繁
  • 7. (2020·黄冈) 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 .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 .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 . 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 . 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巨大
  • 8.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B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C

    司马迁著《史记》

    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编写体例

    D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国际联合考古团队于2017年在非洲的曼达岛挖掘出了拥有中国血缘的人骨遗骼和“永乐通宝”铜钱,还在附近发现了自称是中国水手后代的“瓦上加人”。这可证明(   )
    A . 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的交融 B . 戚继光远赴非洲抗击倭寇 C . 郑成功打败了荷兰的侵略者 D . 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海岸
  • 10. 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 清朝时苏州烟火绚丽繁多 B . 清朝苏州商业繁荣 C . 乾隆年间苏州地价回落 D . 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
  • 11.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享利·高第所指的事件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 1877~1889年,英国大古、恰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A . 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 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 13. “概自晚清失政,国命阽危,我国民念竞存之孔艰,痛沦胥之无日,共倡义举,爱建共和,统一需人,乃推袁人。”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关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海战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14. 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据材料可知(   )
    A . 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 . 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C .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 . 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 15.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在延安正式开学。中国共产党吸纳了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参加,其中有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思、张学铭,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等。这一做法(   )
    A . 现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 C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D . 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 .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7. 下面是李小花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农业合作化后农民向毛泽东报喜

    吃饭不花钱 努力搞生产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现固 B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 C .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 .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
  • 18.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 Kentucky Fried Chicken(KFC)、Inter-net、High -Speed- Railway(高速铁路)等新词汇,出现这些新词汇的背景是(   )
    A .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B . 改革开放的实行 C . “一国两制”的推行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表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 .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B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 .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 20.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 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21. 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的城市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特别是如巴黎大学等著名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材料意在说明(   )
    A . 大学的形成为教会培养人才 B . 大学的形成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C . 大学产生顺应了封建主的需要 D . 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
  • 22. (2020·广东模拟) 在黑奴贸易中,起初奴隶贩子按照非洲启程时的黑奴装载量付给船主运费,由于船上医疗卫生条件差,远洋途中大量黑奴死亡,后来采用下船时结算的方式,按运到美洲时仍存活的黑奴数量付运费。于是,船主改善卫生环境,配备随船医生,大大提高了黑奴的存活率。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黑奴得以存活要感激资本家的才智 B .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的人口 C . 高额利润诱惑催生毫无人道的交易 D . 船主挽救黑奴生命的善举值得效仿
  • 23. 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
    A .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 . 实现民族独立 C .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 . 废除君主专制
  • 24.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直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 .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 . 开始了殖民掠夺 C . 率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 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25. 20世纪20年代以前,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的过程。下列各项,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是(   )
    A .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 .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 .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26. 明治维新后,皇族的特权依旧,旧藩主和旧公卿变为华族,旧武士成为士族,农工商成为平民。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通婚,规定在兵役、纳税等方面完全平等。据材料可知(   )
    A . 改革依然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 B . 明治维新获得武士和民众支持 C . 日本实现完全意义的阶级平等 D . 平民的地位和权利依然没改变
  • 27. 1878年美国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气灯也随之被淘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蒸汽机的改进 B . 内燃机的出现 C . 电的发明和应用 D . 汽车的应用
  • 28. 数学上,两个集合的交集是含有所有既属于一个集合又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的集合。小明同学为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制作了集合如下图所示。你觉得图中交集处的内容最合适的应该为( )

    A . 都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B . 都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 . 都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D . 都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 29. 下表“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说明(   )

    原料来源

    中东地区

    半成品加工

    中国台湾

    假发制造

    日本

    组装地点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A . 美国工业生产的下降 B .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C . 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 D . 亚洲国家科技的进步
  • 30.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本来只能用于男性的词语描述的对象,现在出现了中性的对等词,例如“housewife”变为“house manager”,这说明(   )
    A . 男女地位已实现平等 B . 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C . 妇女得到了完全解放 D . 社会对妇女持有偏见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六典)记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波斯(伊朗)曾不断派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遗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奈良的责族……举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一一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材料三:唐朝带着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帝威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具热忱的日本人回国之后,很多方面即仿照唐制,从今之后,日本文物深具大陆色彩。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及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可以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 3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座的四周,嵌有10幅巨型浮雕,高2米,总长度为40余米,概括了从1840年到1949年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是其中两幅。

    材料二:10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富有革命创新精神的党;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党;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她历经磨难,斗志弥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

    材料三: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八一南昌起义”和“胜利渡长江”两个历史事件被列入浮雕的理由。
    2. (2) 阅读材料二,请列举改革开放前的两个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
    3. (3) 根据材料三思考,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哪些深刻的感悟?
  • 33.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但是,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团结协作才是根本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和会”斗争】

    材料一:《凡尔赛条约》和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经过近5年的时间,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是正如列宁所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也曾尖锐地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所做的蠢事”。

    【对峙发展】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思想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调整合作】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的方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中国声音】

    材料四:2020年1月,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了世卫组织总干事、柬埔寨首相和蒙古国总统等多名外宾,并应约与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电话,介绍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向世界宣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在经济、军事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哪些发展趋势。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需要聆听“中国声音”的原因。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应对全球疫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