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高州市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5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19 浏览次数:9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 个世外桃源。 B . 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C . 考试考了个鸭蛋,他仍不以为然 , 难怪老师要批评他。 D . 刘备思贤若渴,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在我国可是家喻户晓 , 人人皆知的佳话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酱的味道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主妇合格与否的标准。 B . 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不仅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感触,更加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C . 通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使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 D . 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珍贵食材松茸从香格里拉出发大约24小时左右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原诗文填空。
    1. (1)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2. (2) 故园东望路漫漫,。(《逢入京使》岑参)
    3. (3)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 (4) 《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 (5) 默写韩愈的《晚春》。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黄河以它英雄的 qì pò(),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 (2)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 chán rào()。
    3. (3)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shēn wù tòng jué()之的。
    4. (4)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qiè ér bù shě  ()。
四、综合性学习
  • 5. 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 (1) 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

    2. (2) 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

      材料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鲁肃过寻阳()肃拜蒙母(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3)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一句表现了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 B .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既显示了他骄傲自满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 C . “刮目相待”后,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D .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朱熹教子

    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父母),千里从。汝既不能如此,即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扰乱)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不务正业)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辱没)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汝好学/大苏泛赤壁云 B . 千里从/可以为 C . 自不好学/故谋闭而不兴 D . 今遣汝者/后能改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

    3.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

    棉T恤和塑料海洋

    苗 炜

    ①每到夏天,廉价的T恤成为必备服装,穿脏了就洗,穿一季就扔。快时尚品牌出产大量看起来漂亮、实际上不耐穿的衣物,给环境造成极大负担。2017年,一份报告显示,仅2015年,时尚界就消耗7 900亿吨的淡水,这些水足以填满3 200万个奥运标准的游泳池。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5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它是有依据的:制造一件纯棉T恤需要2.72吨水。这是什么概念呢?这些水够你喝上3到4年的,请注意,这只是一件T恤。那么你喜欢的牛仔裤呢?制造一条牛仔裤需要3.48吨水。

    ②为什么一件简单的衣服要消耗这么多水?原因之一:棉花。

    ③棉花是一种容易“口渴”的农作物,每生产1公斤棉花,需要20吨水。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棉花的种植面积只占农田总面积的2.4%,但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却要用掉全球总量24%的杀虫剂和11%的农药。棉花的灌溉需要淡水,这些灌溉水与杀虫剂和农药混合后再流回河道,造成可怕的污染。棉花种植已经导致中亚的咸海几近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是世界第四大淡水湖泊,是鱼类的栖息地;可现在,它几近干涸,因为当地人用它来灌溉棉花。这些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的当地人如今不仅没了生计来源,被污染的湖床也导致癌症和肺部疾病的大规模爆发。

    ④然而,棉花不是唯一消耗水资源和导致水流污染的罪魁祸首,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8 000种合成化学品被用于纺织品加工,比如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纤维之一,它其实和塑料瓶的材料相同。当我们每次洗涤含有聚酯纤维成分的衣服时,成千上万的塑料微纤维会被冲入下水道。据保守估计,单一的聚酯纤维面料服装可以释放1.9万个塑料微纤维,如果这还不够直观,那么请试想每年有50万吨因此而产生的塑料微纤维——相当于500多亿个塑料瓶,通过废水进入下水道和河流,最后流入海洋。

    ⑤纺织品的染色和加工,是造成消耗和污染水源的另一大原因。全球20%的工业水污染来自时尚业的纺织品染色和处理工艺。这几年,一些有责任心的公司逐步转变生产方式,他们承诺在2020年前开始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纺织品。虽然不同公司的重点领域和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且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但至少这是一个有希望的开端。

    链接:人类倾倒入海的数百万吨塑料去哪儿了?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很可能在海洋生物的肚子里。塑料散发出的味道与藻类相似,令海洋生物误以为是美味佳肴,主动捕食。制造了大量塑料垃圾的人类,也因食用海产品而无法摆脱误食垃圾的命运。

    (袁野《向塑料宣战》)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快时尚品牌出产大量给环境造成极大负担的漂亮衣物,因为它们既费水又不耐穿。 B . 少制造一件纯棉T恤可以节约2.72吨水,所以我们不要制造纯棉T恤了。 C . 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大规模种植棉花,那很有可能导致癌症和肺部疾病的爆发。 D . 全球20%的工业水污染来自时尚业的纺织品染色和处理工艺,我们希望这些公司能够逐步改变生产方式。
    2.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廉价T恤耗水量之大,更具有说服力。 B . 因为当地人用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来灌溉棉花,它现在几近干涸,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的当地人不仅没了生计来源,还有很多人患上了癌症和肺部疾病。 C . 含聚酯纤维成分的衣服在洗涤的时候会释放大量塑料微纤维,但是可以将它们收集起来做成塑料瓶,降低其对海洋的污染。 D . 消耗和污染水资源的三大罪魁祸首是棉花种植、聚酯纤维的使用以及纺织品染色和加工。
    3. (3) 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说“塑料海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爱的硬度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1. (1) 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3. (3) 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

    4. (4)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 (5) 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接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部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教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萁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选文略有改动)

    1. (1) 祥子为什么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
    2. (2)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整整的三年,他足了一百块钱!(对加着重号词语进行赏析。)

      ②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加着重号词语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心理?)

    3. (3) 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八、作文
  • 11. 题目:留在我心中的………..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内容具体,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④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