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

更新时间:2016-10-21 浏览次数:10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华盛顿在1783年12月 的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当时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

    A .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 .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C . 维护了国家统一 D .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 2. 九(1)班同学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三角贸易 C . 世界市场形成 D . 美国内战
  • 3.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

    A . 实行大化改新 B . 废除农奴制 C . 实行明治维新 D . 颁布《权利法案》
  • 4.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D .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的条件
  • 5. 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 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 . 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6. 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下列推动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改革有(      )

    ①俄国1861年改革     ②俄国十月革命

    ③新经济政策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7.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新秩序”指(       )

    A . 凡尔赛体系 B . “门户开放” C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 华盛顿体系
  • 8. 1922年,缔约各国协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协定出自(      )

    A . 《凡尔赛和约》 B . 《九国公约》 C . 《四国条约》 D . 《联合国家宣言》
  • 9. 有人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句话的背景是(       )

    A . 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C . 美苏争霸 D . 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 10. 下列历史事实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没有关系的是(       )

    A . 希特勒上台 B . 罗斯福新政实施 C .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D . 日本军部法西斯建立
  • 11. “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英国这一主张在下列哪次会议中得以体现()

    A . 巴黎和会 B . 慕尼黑会议 C . 华盛顿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12. 毛泽东说:“象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二战”的哪次战役,直接证明毛泽东的论断(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萨拉托加战役 D . 攻克柏林战役
  • 13.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 . 电气化和信息化 B . 电气化和全球化 C . 信息化和全球化 D . 信息化和自动化
  • 14. 下面是一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徽章。其中代表欧洲联盟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 .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B . 赫鲁晓夫改革 C . 匈牙利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16. “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德国分裂 B .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C . 苏联解体 D .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 17.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和振兴洪流中取得的成果是(      )

    A . 埃及独立 B . 古巴革命 C . 印度独立 D . 非洲独立年
  • 18.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失去了政治尊严。非洲国家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平等,找回“政治尊严”的史实是(      )

    A . 埃及独立 B . 古巴建立革命政府 C . 印度独立 D . 纳米比亚独立
  • 19. 有关中东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战后的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B . 长期以来,印巴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 C . 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可实现中东和平 D . 中东和平进程是曲折、反复、漫长的过程
  • 20.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表明(       )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              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b >综合题</b>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材料二: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三:   苏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的计划经济模式,即在公有制基础上,国家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计划的生产,是与资本主义放任经济截然不同的一种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的放任经济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真正成功的是什么重大事件?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承认错了以后实行了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苏联创造的“一种经济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特点?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对苏联有什么影响?

  • 22.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我们正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

    ——富兰克林.罗斯福

    1. (1) 依据材料一、二,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 (2) 列宁的“途径、方法”有何特点?罗斯福的“试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判断罗斯福的“试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 (4) 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取得成效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 23.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33年开始,美国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的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天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复兴,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国损失较小,而巨大的军火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各国的重建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美国还加大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科技成果。由于具备各种有利的因素和条件,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1933年前后美国政府施行经济政策的方针有何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美国经济在二战后出现空前繁荣的原因?(至少写出2条)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日本与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战后日本与西欧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4. (4) 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24.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的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方法,并做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预言:“远东的全部外交史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   中东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它一直沉浸在战火与鲜血之中。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1. (1) 二战中的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一中列宁的预言?对二战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维护和平?

  • 25.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战时”“同盟”进行了什么努力?“同盟分裂”的标志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