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六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16-08-26 浏览次数:3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通过14C标记的C60进行跟踪研究,医学界发现了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艾滋病病毒.有关C60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12C6014C60互为同位素 B . 14C转变为12C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 12C与14C的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之比为3:4 D . 金刚石与C60都属于原子晶体
  •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 O2的结构示意图: B . NH4Br的电子式: C . CCl4的结构式  D . 氧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12p3
  • 3.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
    A . MgCl2 B . SO2 C . I2 D . NaOH
  • 4. 元素A的阳离子与元素B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以下关于A,B元素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A<B B . 原子序数:A>B C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A D . 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B
  • 5. 下列事实与碳、硅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的是(   )
    A . CH4的热稳定性强于SiH4 B . 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C . 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却不溶于水 D . 碳、硅同主族,原子半径碳小于硅
  • 6.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 .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的熔化 B . 碘和干冰的升华 C . 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 D . 汞和硫的气化
二、<b >单项选择题</b>
  • 7.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63s23p4;   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 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B . 原子半径:①>②>③ C . 电负性:③>②>① D . 第一电离能:③>②>①
  •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B . 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 第IA族元素与第VII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 . 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 9. 已知W、X、Y、Z是短周期元素,aW3+bX+cY2dZ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最外层电子数:Y>Z B . 核电荷数:a>b C . 稳定性:H2Y>HZ D . X单质一定能从W的盐溶液中置换出W单质
  • 10. 下列实验事实:

    ①常温下S为固体,而Cl2为气体;

    ②Cl2与H2混合,强光照射剧烈反应,而S与H2反应需较高温度;

    ③Cl2与Fe反应,Cl2生成FeCl3 , 而S与Fe生成FeS;

    ④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

    ⑤将Cl2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S

    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事实有(    )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 11. W,X,Y,Z是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如下表:

    元素

    部  分  性  质

    W

    单质是淡黄色固体

    X

    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Z

    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第一电离能:Y>Z B . 离子半径:W>Z C . X,Y形成的化合物XY4是离子化合物 D . 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Z的氧化物生产Z金属单质
  • 12. 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 2s22p2和2s22p4 B . 3s23p4和2s22p2 C . 3s2和3s23p5 D . 2s22p3和2s22p4
  • 1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W>Z B . 原子半径:Z>W>X>Y C . 电负性:Y>X>W>Z D .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X
  • 14. 短周期元素X,Y,Z,W,Q在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Q

    A . 钠与W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a2W2 B . 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 .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D . 固态XY2和ZY2的化学键类型、晶体类型都相同
  •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②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③化学键断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④晶体中含有阴离子,一定含有阳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

    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⑥在一种化合物中只能存在一种类型的化学键

    ⑦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⑧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⑨判断一种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的方法是测其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A . ①④⑦⑧ B . ③④⑦⑧ C . ②⑤⑧⑨ D . ④⑦⑧⑨
  • 16.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Y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2:1 B . Z单质与W单质发生反应,产物只有一种 C . 元素X、Z形成的化合物中仅含极性共价键 D . 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 17. 下列现象与化学键有关的是(   )
    A . H2O在高温下也难分解 B . F2、Cl2、Br2、I2单质的熔点依次升高 C . SiH4的熔点高于CH4的熔点 D . NH3的沸点高于PH3的沸点
  • 18. 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 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 . 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 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
  • 19. 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W

    Z

    T

    A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W>X B . 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两种 C . 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 .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 20.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 . 单质的熔点:Y>Z C . X,Y,R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以用于漂白、消毒 D . Y,Z和W三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两两相互反应
三、<b >非选择题部分</b>
  • 21. 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4

    1. (1) 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除⑩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2. (2) ①、②、④、⑧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 (3) ⑥和高价态的⑤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①、⑥两种元素能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③和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4. (4) ⑥、⑦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高的是,原因是
    5. (5) ④和⑧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6) 写出一个能表示⑦、⑧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7. (7) 下列叙述中,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填序号)
      A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 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 1mol a 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 D . 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 22.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元素的负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 (2) B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名称为
    3. (3) D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D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4. (4) 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 , Y元素的某同位素原子无中子.X和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5. (5) M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M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6. (6) 如表是N逐级失去电子的电离能.

      I1

      I2

      I3

      I4

      I5

      I6

      In

      578

      1817

      2745

      11578

      14831

      18378

      则元素N的常见价态是

  • 2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 (1) Ⅰ.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元素氮、碳、硅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已知A是强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②写出选用的物质:A,B,C(填化学式)

      ③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装置中应盛放溶液(填试剂名称),目的是

    2. (2) Ⅱ.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①A处的实验现象为;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是

      ②丙同学利用此实验证明卤素单质氧化性:Cl2>Br2>I2 , 你认为合理吗(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