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川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川教版初中历八年级下册3.1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检测

更新时间:2016-12-19 浏览次数:9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选择题</b>
  • 1.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 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 适应了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 C .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 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 2. 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历史的新时期(    )

    A . 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3. 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 .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 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 . 进行三大改造
  •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    )

    A . 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遵义会议,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七大,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5.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的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

    A . 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对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承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③④②
  • 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下列重大事件中,充分体现我党创新精神的有(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比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之处体现在(    )

    A . 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 . 坚持武装斗争 C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 . 借鉴苏联经验
  • 9.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总结的这一政策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人民公社化 C . 农业生产合作社 D . 全行业公私合营
  • 10. 人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农民靠他们在中国推行的(    )

    ①实验科教兴国“211”工程 ②提出“一国两制”设想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实行家庭了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2.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    )开始。

    A . 农村 B . 城市 C . 沿海 D . 西部
  • 13.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①②④
  • 14. 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

    ④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⑤
  • 16. 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改革开放开始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⑥ D . ①②③④⑥
  • 17.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衷心拥护什么政策的生动写照(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8.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八大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三大
  • 19. 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问题是讨论(    )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B . 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C . “两个凡是”的问题 D . “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二、<b >综合题</b>
  •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请写出该会议的主要内容:

    思想方面:

    政治方面:

    组织方面:

  • 2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而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1. (1)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什么样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2. (2) 这次会议的召开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 (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 (4) 新时期,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是哪两个地方?

    5. (5)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 22.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1) 改革开放最初开始于哪一次伟大的转折?

    2. (2) 改革最先是从农村还是城市开始的?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3. (3) 对外开放最初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现在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 (4)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 (5)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你有什么感悟?

  • 2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 (1) 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 (2) 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 (3)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 2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迈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主要理由是这声革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历史性巨变”主要指什么?

    2. (2) 新中国成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准备了怎样的基本条件?

    3. (3) 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是指什么?“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 2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仔细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什么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 (2) 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了哪一举措实,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形式有什么变化?这种举措有什么重大意义?

    3. (3) C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到D阶段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 26.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朝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2)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哪些重要内容?

    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伟大意义?

  • 2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属于制度上的创新。古今中外,任何王朝、国家的强大都与改革有离不开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

    ——毛泽东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秦孝公卒,太子立,发吏捕商君„„车裂商君以徇。

    材料四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材料五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材料六 1868年,一支近百人的日本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进行考察。他们看到西方发达的制度后,下决心向西方学习。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 (1) 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其变法措施加以说明。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3. (3)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历史上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而进行的重要改革及其影响。

    5. (5) 材料五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又进行了什么改革?它使日本转变为什么性质国家?三十年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日本这场改革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6. (6) 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改革开放的主要表现。

  • 28.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材料二: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洋务自强”虽然失败,但如何理解“洋务自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变法维新”高潮的100多天中,维新派是采取了哪些具体政治举措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共和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那时”是从哪年算起的?“英雄凯歌”能够奏响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A、B图所反映事件间的联系,并说说C图中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

    4. (4)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 29.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1. (1) 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2. (2) 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3. (3) 为什么说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

    4. (4) 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