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西城中学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综历...

更新时间:2016-10-21 浏览次数:59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一五”计划完成
  • 2. 2011年3月28日,西藏举行了第三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活动。西藏和平解放是百万农奴解放的重要前提,西藏和平解放年代是(     )

    A . 1948年 B . 1951年 C . 1954年 D . 1959年
  • 3. 截止2012年3月,我国已同16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外交成就,是因为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奉行了(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②互不干涉内政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④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4. 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她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她有可能亲历的活动是(     )

    A .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 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 .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

    毛泽东主席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是为“一五计划”中_______而写下的。( )

    A . 武汉长江大桥 B . 南京长江大桥 C . 九江长江大桥 D . 上海黄浦江大桥
  • 6.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

    A . 土地改革 B . 一五计划 C . 三大改造 D . 新中国的成立
  • 7.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 8. 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 “大跃进”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 9. 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他是(      )

    A . 邓稼先 B . 钱学森 C . 杨振宁 D . 袁隆平
  • 10. 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④③①
  • 11. 你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是在(     )

    A . 1970 B . 1971 C . 1972 D . 1973
  • 1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     )

    A . 农村 B . 城市 C . 沿海 D . 西部
  • 13.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村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 . 毛泽东、周恩来 B . 毛泽东、邓小平 C . 邓小平、江泽民 D . 江泽民、胡锦涛
  • 15. 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执意抛出“终统论”,再次试图挑衅两岸关系、分裂国家,这一行径遭到普遍反对。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伟大构想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可以允许台湾独立                  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④
  • 16.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 社会制度不同 B . 外交政策不同 C . 主权归属不同   D . 经济政策不同
  • 17.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     )

    A .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 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 .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18. 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

    ① 香港    ② 深圳      ③ 珠海      ④ 厦门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9.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 .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二、<b >综合题</b>
  • 21.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步,据此回答问题。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第二步: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第三步:三大改造,这一事件的完成有怎样的深远意义?

    3. (3) 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一年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会议上党做出了哪一重要的伟大决策?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尼克松访华”是指哪一年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

    2. (2) 材料一“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在上海签署什么重要的文件?这一文件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3. (3)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 (4) 除中美关系外,试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

    5. (5) 材料二中的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

      A . 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 .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 . 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 . 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6. (6) 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历程,谈一谈你的感想与认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主要由什么原因造成?

    2. (2) 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试点是在什么地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由两个时期的农村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

    材料二   3月24日李克强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李克强表示,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以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两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请问:

    1. (1) 材料一“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

    2. (2) 正在欢迎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哪一年回到母亲怀抱的?他们能够回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

    4. (4) 从材料二中李克强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对台湾一贯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 (5) 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