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文)

更新时间:2021-05-28 浏览次数:15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净流入人口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净流入人口占比=净流入人口/常住人口×100%,下图为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市常住人口和净流入人口占比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2919年,净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
      A . B . C . D .
    2. (2) 图中数码代表深圳的是(   )
      A . B . C . D .
    3. (3) 人口大量净流入使城市①(   )
      A . 环境人口容量明显下隆 B . 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C . 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D . 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 2. 赊店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该镇始于汉,明、清时期,中原、江南数省货物在此集散,商业鼎盛。后因运输枢纽转移,繁荣数百年的商业巨镇逐渐衰落。下图示意赊店古镇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明清时期,赊店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水陆转运便利 B . 农业物产丰富 C . 人口流动频繁 D . 行政中心所在
    2. (2) 清咸丰时期,该镇商镇集中布局在图中( )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3. (3) 明清时期,来自江南的大批货物在该镇集散,其中最主要的货物可能是( )
      A . 柑橘 B . 海鲜 C . 原木 D . 茶叶
  • 3.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果冰川足够大,可全天盛行冰川风,还可扩展到离冰川前端更远的地方。虽然冰川风的风向全日不变,但风速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日变化。绒布冰川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全长20多千米。我国登山队员攀登珠峰时发现,绒布冰川表面白天和夜晚都有“冰川风”。在冰川中段,“冰川风”强盛时风速最大可达10m/s,;对攀登珠峰影响很大。下图是绒布冰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绒布冰川“冰川风”的风向多是(   )
      A . 偏东风 B . 偏西风 C . 偏南风 D . 偏北风
    2. (2) 研究人员在祁连山多处冰川上表面测得的“冰川风,均不如绒布冰川表面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冰川规模 B . 冰川海拔 C . 地形坡度 D . 植被密度
    3. (3) 考虑“冰川风”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登山队员攀登绒布冰川中段的时间是( )
      A . 地方时0时前后 B . 早晨日出前后 C . 地方时14时前后 D . 傍晚日落前后
  • 4. 上海某中学小明同学观察发现,睛天的早晨,阳光有时从左后方照射到教室的前面的黑板上,有时候又从右后方射入,这些时候总有一部分同学反映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室及教学楼可能是下图哪种格局(   )
      A . B . C . D .
    2. (2) 当阳光从右后方射入时,反映看不清楚黑板上字的那部分同学坐在教室的( )
      A . 左前方 B . 右后方 C . 左后方 D . 右前方
二、综合题
  • 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霍尔农场面积约800公顷,兼顾种植业与养殖业。农场的土地利用主要分为6个功能区,耕地(主要种植麦类和豆科作物)、林地、草地、选择性种植区(灵活安排为休耕、牧草或谷物种植的区城)、道路等建设用地、6m边缘区(网格状分布于农田边缘2~6m的区域;禁用杀虫剂、灭鼠剂和杀茵剂等)。左图示意该农场的位置及英国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右图为该农场土地利用构成统计。

    1. (1) 判浙该农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说明判断理由。
    2. (2) 说明农场主设置选择性种植区的主要目的。
    3. (3) 与图中甲地相比,分析该农场种植麦类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
    4. (4) 分析该农场土地利用方式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 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地处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显著,洪涝和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2013年8月,该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下图示意松花江流域范围,下表为流域内7、8月水循环相对量多年平均值(以降水量为100%)。7、8月该流域多年储水变化量接近为0。

    松花江流域7、8月水循环相对量多年平均位:

    降水量

    100%

    外部水汽输入

    86%

    径流量

    x

    蒸发(腾)量

    58.3%

    水汽输出

    44.3%

    1. (1) 指出7、8月份松花江流域降水水汽的主要来源。
    2. (2) 根据水平衡原理计算表1中x的值,并说出计算依据。
    3. (3)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2013年8月松花江:流域洪水的形成原因。
    4. (4) 由于降水的变化,甲同学认为2013年8月松花江流域水汽蒸发量较常年偏低,乙同学则认为会偏高。你赞同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说明判断理由。
  • 7. [地理一选能3:旅游地理]

    西藏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对中提出:国内将进一步健全与重庆、四川、新疆、青海、云南等省份和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合作机制:国际上,巩固与欧美、东南亚传统优势客源市场的合作。

    分析西藏旅游规划中加强国内国际区域合作的合理性。

  • 8.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塑料垃圾通常是混合废弃物部分可回收再利用外,共余常在最终接收国被露天倾例或焚烧。欧洲、日本和北美是世界上主要的塑料垃圾出口区域、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为主要输入地。

    分析欧洲、日本和北美大量出口塑料垃圾的原因,并说明东南亚各国应对塑料垃圾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