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试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更新时间:2021-04-07 浏览次数:160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上·高州月考) 林则徐被后人敬仰,因为他领导了(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虎门条约》的签订 D . 平定回部叛乱
  • 2. 鸦片战争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晚清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 俄国 B . 英国 C . 日本 D . 德国
  • 3.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    )
    A . 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B . 严重的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C . 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 D . 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
  • 4. 小明同学在学完《鸦片战争》一课后,得出了如下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发动的 B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鸦片战争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D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
  • 5.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获得更多赔款 C .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侵略者洗劫并焚毁的皇家园林是(    )
    A . 颐和园 B . 圆明园 C . 紫禁城 D . 万春园
  • 7.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东南沿海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广大农民与手工业者为求生存奋起反抗。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痛击洋枪队的队伍是(    )
    A . 三元里人民武装 B . 义和团 C . 太平军 D . 湘军
  • 8.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 . 太平军抗击八国联军 C . 关天培与英军搏斗战死炮台 D . 左宗棠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 9.

    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 10. 黑龙江黑河市的瑷珲历史纪念馆的西侧,建有一面风铃墙,上面悬挂1858个风铃,寓意不忘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的割地之耻。这次“割地之耻”是指(    )
    A . 割北方领土给俄国 B .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 割九龙司给英国 D . 割台湾岛给日本
  • 11.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龚书铎教授认为: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 广州 B . 香港岛 C . 九龙司 D . 台湾
  •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 .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 B . 都是因鸦片输入而引起的 C . 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D . 两次战争都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3. (2020八上·义安期末) 史学家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 《天津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4. 以下《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是(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两者的相同点是(    )
    A . 目的 B . 时间 C . 侵略国家 D . 意义
  • 16. 在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
    A . 制香港岛给英国 B . 赔款2100万元 C . 开放通商口岸 D . 英国与中国商定关税
  • 17. (2014·珠海) 1836年,英国殖民者企图侵占珠海某小岛为走私据点,遭到岛上村民的顽强抵抗。侵略者被迫投降并赔偿白银三千两。村民用此赔款铺筑了一条花岗岩的白石街,作为抗英斗争胜利的历史见证。白石街位于珠海市的(    )

    A . 桂山岛 B . 横琴岛 C . 淇澳岛 D . 荷包岛
  • 18. 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老师制作了下面的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B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C .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的唯一矛盾 D .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19.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 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 .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 . 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D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20. 下面所示的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 .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 . 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侵略的步伐

    注:图2地名加横线(如江宁)表示这场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材料二:耻辱的场景

    材料三:“文明”的罪行

    1. (1) 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是近代哪场战争的形势示意图?
    2. (2) 材料一中,图1战争的发起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图2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哪一年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
    3. (3) 材料二中,图3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4. (4) 材料二中,图4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与哪一场战争有关?材料三中,图5所示建筑物在哪场战争中被毁坏?
    5. (5) 材料三中,图6所示场景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罪行?写出两位在该场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将领。图6所示场景反映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 22. 《鸦片战争实录》是作者陈舜臣的力作,作者以小说的笔触将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以史学家的观点勾勒出来,文字精练,史料选取得当,知识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请根据本书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书中文字)

    第一章:衰世——走下坡路的时代

    第二章:午睡之友——罂粟之妖

    第三章:狭窄的门户——走私贩运……

    第五章:点燃导火线——皇帝奋起、林则徐登场

    (问题探究)

    1. (1) 什么因素使当时的清朝“走下坡路”?
    2. (2) “罂粟之妖”的危害有哪些?
    3. (3) 英国商人“走私贩运”鸦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皇帝奋起”的原因是什么?
    5. (5) “林则徐登场”领导了什么运动?
    6. (6) (情感探究)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23. (2020·黔东南)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 (1) 图一场景与哪次战争有关?此次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图二是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的合影,当时成立了哪一新政府?
    3. (3) 图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该事件中,丧生的南京军民达多少人以上?
    4. (4) 图四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什么意义?
  • 24. (2020八上·临西月考)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下,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回顾历史,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商埠开设工厂;等等。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等等。

    1. (1) 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他们犯下了什么罪行?
    3. (3) 材料三、四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概括这两个条约内容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4.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5. 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感知图片、获取信息)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关于“虎门销烟”的一块浮雕,该事件向列强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2. (2) (认识英雄、积累知识)
      某班同学编写近代侵略英雄手抄报,某同学收集了如下三位人物的图片,请帮他完成简介。

    3. (3) (感悟英雄、学习精神)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洪秀全:“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日兄弟,女日姊妹。”

      李秀成:“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

      读了这些言论,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