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专题:16 崇尚法治精神

更新时间:2021-03-26 浏览次数:26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巴中) 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从平等角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 . 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 . 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D . 人们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不同
  • 2. (2020·西藏) 在新冠疫情期间,某小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本小区居民不得随意出入小区。住户卓玛同学认为小区不应该限制她的自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B . 小区是司法机关,可以限制卓玛的自由 C . 小区的规定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D . 自由和法治是水火不容的
  • 3. (2020·聊城) 2019年12月13 日,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统一全市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通知》,从2020年元旦起,盐城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再区分受害人的户籍性质,实现城乡居民“同命同价”。此举有利于(    )

    ①守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②践行平等理念维护社会公平

    ③尊重公民人格实现完全平等       

    ④守住法律底线保护公民自由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2020·梧州)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增加了不少暖心的设施:在人行道中有专门为盲人铺设的“盲人道”,在公共厕所设有专门为儿童、残疾人提供方便的“无障碍卫生间”……从法律意义上看,这些做法符合平等含义中的(    )
    A .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 .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 . 不同情况同等对待 D . 同等情况不同对待
  • 5. (2020·广州) “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这一法律格言蕴含的道理有(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相同的

    ③不同情况不得差别对待

    ④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0·广东) 郭某在小区骑车时将一男童撞伤,却想离开现场,受到孙某阻拦,郭某因情绪激动心脏骤停死亡。郭某家属起诉孙某要求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认为孙某对郭某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进行合理阻止,属于见义勇为行为,判决孙某无需担贵。法院的判决(    )
    A . 引导公民培养自由的品德 B . 营造平等的社会风气 C . 杜绝全社会违法犯罪行为 D . 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 7. (2020·绥化) 正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下列选项中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
    A . 见义“智”为 B . 打架斗殴 C . 弄虚作假 D . 恃强凌弱
  • 8. (2020·安徽) 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餐馆老板李某拒不申报纳税 B . 王某利用手中职权给家人谋私利 C . 刘某强行索要小学生的财物 D . 张某积极向受灾的群众捐款捐物
  • 9. (2020·重庆B) 自由、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下言论与它们的内涵不一致的是(    )
    A . 天下有绝对的自由,但无绝对的不自由 B .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 . 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 D . 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
  • 10. (2020·荆门) 2020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施行。如图漫画说明(    )

    A .   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是不讲诚信的行为,但并不违法 B . 获得劳动报酬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C . 国家用正义的制度保障公平 D .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 11. (2020·呼伦贝尔) 今天,平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性别歧视”“身高歧视”“职业歧视”,甚至“收入歧视”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    )

    ①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②依据刑法严厉惩戒这些行为

    ③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④维护自己的特权,追求自由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12. (2020·营口)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时指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我国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体现了(    )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③教育发展需要绝对公平                      ④公平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0·营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含有性别歧视内容招聘信息的,依法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对此,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要反对特权 B . 要消除差异,一视同仁 C . 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D .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 14. (2020·攀枝花)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启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在民法典中,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是(    )

    ①平等    ②权利    ③义务    ④保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5. (2020·铜仁)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 , 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某校八年级 ( 2 ) 班召开“ 正义在心中” 的主题班会, 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进行了讨论。下列属 千正义行为的是(   )

    ①遵纪守法    ②弄虚作假     ③助人为乐    ④尊老爱幼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6. (2020·成都) 漫画《养老公平》(见下图)表明我国(    )

    A . 依靠经济发展,消除城乡差异 B . 发展文化产业,保障文化权益 C . 完善法制法规,建设法治中国 D . 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
  • 17. (2020·成都) 郭某骑自行车与5岁的罗某相撞,造成罗某右颔受伤出血、倒在地上。孙某见状阻止意欲离开的郭某,并与其发生争执。郭某情绪激动,被物业公司保安劝阻后坐在石墩上不久因心脏骤停死亡。法院判决孙某和保安不担责,该判决(    )

    ①支持见义勇为者不担责  ②消除本案当事人矛盾冲突

    ③通过司法维护社会公德  ④体现法治追求的应有目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20·昆明) 近年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这一行动(    )

    ①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腐败

    ③说明了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9. (2020·郴州) 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这表明(    )
    A . 党和政府努力推进社会公平 B .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 C . 我国不允许劳动者之间存在收入差距 D . 存在收入差距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 20. (2020·湖南) 2004年,山东省冠县陈某某冒名顶替他人上了山东理工大学,其行为于2020年5月被揭露后,所获得的学历于2020年6月3日被注销,2020年6月13日被用工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目前,冠县纪委监委已对陈某某立案审查,并将其涉嫌违法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说明(    )

    ①只要不浪费上大学的机会,谁上都是公平的

    ②只有维护公平才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③全社会积极追求公平、努力捍卫公平

    ④维护社会公平是国家机关的事,个人不需要参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0·湘潭)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①在公共汽车上设立残疾人的爱心专座          ②一些高校面向残障考生采取单独招考

    ③某商业场所拒绝盲人携带导盲犬进入          ④各类公共场所建设了轮椅坡道和盲道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2. (2020·江西) 一只风筝在天上飞,却乞求挣脱线的束缚。线终于断了,满心欢喜的风筝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下列选项与这个故事寓意相符的是(    )
    A .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B . 自由不应该设置边界 C . 绝对自由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D . 自由不需要法治保障
  • 23. (2020·衡阳) 如图漫画说明坚守公平需要(    )

    ①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②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多得好处

    ③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④司法机关努力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 24. (2020·武汉) 2019年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原则,追加认定黑恶犯罪392件,对不构成黑恶犯罪的503件案件依法不予认定。这些举措(    )
    A .  体现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B . 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 . 反映了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D . 表明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 25. (2020·鄂尔多斯) 自由快乐,人皆向往,而“畏法度者最快活”。意味着(   )
    A . 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 B . 尊崇理性之人,必是无限享乐之人 C . 自由快乐,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D . 自由是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 26. (2021·江西模拟) 对下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对公民自由权利的限制

    ②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③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④传播谣言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7. (2021·藁城模拟) 2019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4日,各有关部门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以“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的扶贫日系列论坛。我国政府参考国际扶贫标准,完善扶贫政策,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这表明(    )
    A .   公平总是绝对的,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实现 B . 只要有了公平,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有保障 C . 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撑 D . 有了公平,才能解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
  • 28. (2020·东营模拟)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査办了云南孙小果案、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四大家族”涉黑案等一系列案件,同时査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这有利于(    )

    ①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

    ③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      ④消除全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29. (2020·阿荣旗模拟)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崇尚公平,是因为(    )

    ①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②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④公平的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同样的权利和机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0. (2020·吴中模拟) 北京市积极推进以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为总目标的教育改革,近日,北京多区出台教育新政,明确提出“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即指一个住宅小区对应多个学校,它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入学新举措,被称作“描绘教育公平新地图”。“多校划片”入学新举措中所透露出的公平应指( )
    A . 权利公平 B . 规则公平 C . 机会公平 D . 绝对公平
二、判断题
三、材料分析题
  • 36. (2020·定西) (公平正义是主题)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以下是陇陇同学搜集的我国法律中关于平等的规定: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民法典: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刑法: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2. (2) 请列举一项国家在践行平等、维护公平、保障正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