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7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11-13 浏览次数:4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7高二下·黄陵期中) 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

    A . 夏朝商朝时期 B . 春秋战国时期 C . 汉朝时期 D . 唐朝时期
  • 2. 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 .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 .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很多 D .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 3.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土地兼并 B . 重农抑商 C . 闭关政策 D . 贫富分化
  • 4. 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
    A . 100亩 B . 200亩 C . 300亩 D . 500亩
  • 5.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限制商人的政策 C . 禁止经商的 D . 反腐倡廉的政策
  • 6. 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7. 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清朝
  • 8.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 .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 .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 9. 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
    A . 徽商与川商 B . 徽商与晋商 C . 粤商与晋商 D . 徽商与京商
  • 10.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 . 帝国的彷徨 B . 中华的荣耀 C . 东方的曙光 D . 王朝的振兴
  • 11. 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 《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 12. 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
    A . 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 . 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 . 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 . 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 13.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 . 东方的借鉴学习 B . 西方的殖民掠夺 C . 正常的文化交流 D . 封建主阶级衰落
  • 14.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 . 葡萄牙 B . 荷兰 C . 西班牙 D . 英国
  • 15. (2017高一下·友谊期中) 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

    A . 地理形势相同 B . 殖民活动影响 C . 关系世代友好 D . 文化传统相同
  • 16. 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
    A . 毛纺织业 B . 棉纺织业 C . 能源工业 D . 机器制造业
  •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下列表格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192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 . 光荣革命 B . 工业化 C . 殖民战争 D . 新航路开辟
  • 19.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
    A .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 . 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20.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是(    )
    A . 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 . 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C .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 .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 21.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它们犹如一颗小树在夹缝中仍然顽强生长。以下两家近代民族企业的共同点有(    )

    ①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产品主要走向市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2. 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    )

    A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B . 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较快 C . 抵制洋货运动的坚强决心 D . “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 23.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A . 日本 B . 英国 C . 苏联 D . 美国
  • 24.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 . 社会主义现代化 B . 农业合作化 C .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工业国有化
  • 25.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6.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A . 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B . 棉布已经不适应人民生活需要 C .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 . 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
  • 27.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A .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 . 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 28. 下列哪种服饰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    )
    A . 长袍马褂 B . 西装 C . 中山装 D . 国防绿军装
  • 29. 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 维护国家尊严 B . 维护自身统治 C . 仇视外洋事物 D . 愚昧无知
  • 30.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人民纷纷捐钱捐物,体现了大灾之后有大爱的人间真情,也彰显了赈济了灾区的社会主义风尚。这种风尚应出现在( )
    A . 新中国成立初 B . “文革”时期 C . 改革开放以来 D . 过渡时期
  • 31. “波及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
    A . 来势汹涌 B . 范围广 C . 破坏性强 D . 持续时间特别长
  • 32. 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

    A . 整顿金融 B . 以工代赈 C . 贸易保护 D . 调整工业
  • 33.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实行市场经济 B .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 知识经济 D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 34. 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 .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 . 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 . 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 35. 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示意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 .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 . “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二、<b >非选择题</b>
  •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 (3) 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
    4. (4)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材料三: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2. (2) 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 (3) 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