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2020-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综合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08 浏览次数: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 1. 默写。
    1. (1) 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3. (3)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5)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6. (6)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孔子告诫我们“”。
    7. (7) 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也因为“”,还因为古代不准女子从军,所以深爱家人的木兰才勇敢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1. (1) 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
    2. (2) 请用汉语拼音给文中加点字“别扭”标注读音:
    3. (3) 请把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句意:
    4. (4) 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这是祥子第次买车。

      ②此时祥子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接着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儿?

  • 3.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同学开展“读红色经典·促健康成长”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红色经典概览】

    1. (1) 团委邀请了本市市委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给同学做报告《红色经典概览》。下面是小明同学帮团委拟写的通知,请你修改存在的问题。

      通 知

      各位团支部书记:

      明天下午,有本市市委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校给同学们做报告《红色经典概览》。请组织本班团员同学准时听讲。

      4月17日

      学校团委

      ①通知内容有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说清楚。

      ②通知格式也有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团委组织开展“讲红色经典故事”活动。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帮助主持人写一个简短的开场白。(60字左右)
    3. (3) 小强同学读了《红岩》后,深有感触,写了一篇读后感,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请你帮忙修改存在的问题。

      《红岩》这本书中,塑造了许许多多有代表性,立体感强的人物——【甲】正义果敢的革命英雄江雪琴、许云峰,年小志高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写出了内战时期,山城重庆如火一般高涨的革命激情,【乙】给人以热情澎湃。文中展现的敌我双方明争和暗斗,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爱国情怀。另外,本书在描写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处景点时,线索分明,表达清晰流畅,展现了作者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

      ①画线句【甲】的标点欠妥,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画线句【乙】是病句,请修改如下:

二、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 )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 ),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对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 ),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 )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笑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了。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 (1) 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

      ②联系全文看,第①段和结尾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③用“/”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2. (2) 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②从引号使用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

    3. (3)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4. (4) 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我”自称患有咽炎,( )→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 )

    5. (5) 把下面一组短语分别填入原文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①有些慌神 ②呆了 ③谨慎地 ④带着微笑

      A . ②①④③ B . ④①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④①②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 . “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体现信息的可靠性。 C . 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 D . 统计图配有多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图案,可以让读者感到形象、亲切。
    2. (2)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3. (3) 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

      B.博物馆的未来,路在何方?

      C.博物馆,应讲好自己的“故事”

      D.博物馆,正迎来最好发展时机

    4. (4) 你去过博物馆吗?你最想参观哪家博物馆?为什么?请围绕这些问题写一篇短文,跟朋友们分享你去的那家博物馆的大概情况,或者你的想法。(100字左右)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          谓: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④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以:

      ⑤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    亦: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 (3) 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4. (4) 甲、乙两文中的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三、写作
  • 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小到大,你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事儿有苦也有甜,有喜也有悲,有趣也有烦……各种烙印在你心里挥之不去。人就是这样成长的。

    请以《这事,也真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    自选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    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    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