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2021届高三文综地理零诊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26 浏览次数:9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枚自主实施火星探测任务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成功!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获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辉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拍摄这幅照片时(   )
      A . 文昌发射场昼长变长 B . 全球日出方向均为东北 C . 太阳位于照片的右侧 D . 南极点不在新月形之中
    2. (2) 天问一号探测器工作的能源依靠太阳能,其获得的太阳辐射(   )
      A . 将会越来越少 B . 受天气和昼夜影响 C . 能量较为集中 D .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2. 根据美国雪冰中心(NSIDC)的报道,近40年来,北极海冰面积已经从458万km2下降到313万km2。北极海冰的持续减少,导致开阔水域范围增大,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这将进一步导致海冰范围缩小。更多的热量从海洋输送到大气中,北极会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加速变暖。同时,海冰的消融也会影响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并改变全球气候。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极海冰融化导致该区域加速变暖的原因是(   )
      A . 海冰融化释放热量 B . 海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 C . 融冰使当地晴天增多 D . 海冰对海水释放热量的阻碍减小
    2. (2) 北极海冰融化导致该区域加速变暖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是(   )
      A . 水循环伴随着物质和能量转移 B .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C . 融冰吸热使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D . 积雪的空隙多,保温作用较强
    3. (3) 北极海冰融化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途径主要是(   )
      A . 改变全球水热分布 B . 使全球海平面上升 C . 缩小高低纬度间的温差 D . 加大高低纬度间的气压差
  • 3.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且时间越来越古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玄武岩尖顶山的最初地貌形态是(   )
      A . 圆锥形火山 B . 玄武岩台地 C . 玄武岩平顶山 D . 冷凝厚度大
    2. (2) 和平顶山相比,尖顶山海拔更高是因为(   )
      A . 受侵蚀作用弱 B . 岩石更坚硬 C . 岩浆喷发时间早 D . 岩浆喷发量更大
    3. (3) 仅考虑外力作用,推断该地的地貌即将演化为(   )
      A . 出现更多的山地 B . 山地被侵蚀为台地 C . 山地间的台地被填平 D . 尖顶山演化为平顶山
  • 4. 对林下草本植物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热点。某研究小组在长白山落叶阔叶红松林内一处平缓的坡地上,建立了一块边长100m的正方形固定样地,并于次年5月、7月、10月对样地内草本植物进行了3次调查,为摸清草本植物季节动态变化提供依据,部分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种类

    株数

    覆盖度(相对值)

    5月

    34

    6511

    2

    7月

    59

    5131

    3

    10月

    39

    2134

    1

    覆盖度:这里指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

    1. (1) 调查发现,该样地早春(5月)草本植物生长的水分充足,但与之关系不大的是(   )
      A . 气温回升 B . 蒸发较弱 C . 降水丰富 D . 土层较厚
    2. (2) 该样地7月以后生长的几乎都是夏季草本植物,但5月以后株数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影响其株数的主导因素是(   )
      A . 光照 B . 水热 C . 种类 D . 覆盖度
    3. (3) 对于该地林下草本植物生长的调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生物多样性程度很低 B . 季节更替不明显 C . 深受森林覆盖度影响 D . 与地形地势无关
二、综合题
  • 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刚果河(见图1)是非洲最大河流,常年流量大而稳定,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河。刚果河大部分河段水流湍急,仅中游部分河段较缓,但河面非常宽阔。刚果河是世界上最深的河流,已探知的最大深度为250米。河中有多种鱼类,几乎随处都有凶猛的水虎鱼和鳄鱼。刚果河流域拥有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两岸动物繁多,但它却成了非洲大陆最大的生物地理大屏障,不仅隔绝了南北动物之间的物种交流,同时也隔绝了部分鱼类的基因交流。

    材料二:长江是我国最大河流,图2是其干流剖面图。

    1. (1) 和长江相比,试扼要说出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2. (2) 简析刚果河水能资源多于长江的原因。
    3. (3) 说明刚果河深度很深的原因。
    4. (4) 刚果河成为了刚果盆地动物的天然屏障,试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 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骤发性干旱,简称骤旱;是对因高温或降雨缺乏等引发的土壤湿度急速降低等现象的概称。骤旱在发生前期土壤湿度已明显偏低,在发生过程中,蒸发(腾)、太阳辐射、气温等要素的变化特征显著相关。骤旱历时通常仅有几天,但极易给农业带来严重损失。广西因降雨缺乏而形成的骤旱多发(下图)。

    1. (1) 判断广西降雨型骤旱最严重的季节,并据图简述该季节的骤旱特点。
    2. (2) 说明骤旱发生时,土壤湿度、蒸发(腾)、太阳辐射以及气温之间的相关性变化
    3. (3) 分析广西12月---2月较易发生降雨型骤旱的原因。
    4. (4) 骤旱极易给农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