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16-11-15 浏览次数:4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有(  )

    A . 身体呈辐射对称 B . 身体呈两侧对称 C . 水生生活 D . 有口无肛门
  • 2. 下列有关蛔虫和蛔虫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B .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于寄生生活 C . 蛔虫病是遗传病 D . 饭前便后洗手可预防蛔虫病
  • 3. 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去的原因是(  )

    A . 血液循环不通畅 B . 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C . 神经系统受损者 D . 穴居生活的蚯蚓怕光
  • 4. 水生软体动物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A . B . C . 外套膜 D . 入水管和出水管
  • 5. “鱼儿戏水”描写的是鱼在水中自由游泳的景象,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身体呈流线型 B . 用鳃呼吸 C . 体表有鳞片覆盖 D . “鱼儿戏水”的动力来自尾鳍的摆动
  • 6. 真正成为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 . 鱼类 B . 两栖类 C . 爬行类 D . 鸟类
  • 7.

    如图是家鸽的骨骼标本,某学习小组在观察中不能见到的现象是(  )

    A . 头骨薄而轻 B .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 C . 长而分节的尾骨 D . 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 8. “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飞蛾的这种行为是(  )

    A . 寻找光明 B . 先天性行为 C . 学习行为 D . 不怕死行为
  • 9. 下列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的有关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配制培养基  ②接种  ③高温灭菌  ④冷却  ⑤恒温培养.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①③④②⑤ D . ①④③②⑤
  • 10. 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最可能的顺序是(  )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用的尝试次数

    65

    6

    32

    A . 甲→乙→丙 B . 甲→丙→乙 C . 乙→甲→丙 D . 丙→甲→乙
  • 11.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 达尔文 B . 袁隆平 C . 孟德尔 D . 米勒
  •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与细菌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

    A . 个体小,容易被各种媒介传播 B . 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产生后代数量多 C . 有些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D . 进行有性生殖,速度快,后代存活率高
  • 13.

    如图,花的结构中,发育成甘甜多汁桃肉的是(  )

    A . B . C . D .
  • 14. 人们在实践中对细菌、真菌的利用非常多.下列与细菌的利用有关的是(  )

    A . 制作酸奶和香醋 B . 酿制酱油和葡萄酒 C . 制作馒头和面包 D . 生产啤酒和青霉素
  • 15. 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 上,结出的成熟果实,其味是(  )

    A . 酸的 B . 酸甜各半 C . 甜的 D . 酸涩
  • 16.

    如图为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细胞核的结构[6] B . 卵的主要营养部分是[7] C . [4]将来发育成雏鸟 D . 只有[1]起保护作用
  • 1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  )

    A . 遗传现象 B . 适应现象 C . 变异现象 D . 进化现象
  • 18.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是防止艾滋病传染的有效措施,下列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画中,不会造成传播艾滋病的途径是(  )

    A . B . C . D .
  • 19. 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

    A . 22条+Y B . 22条+X C . 44条+Y D . 44条+X
  • 20. 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肤色正常的可能性是(  )

    A . 25% B . 50% C . 75% D . 100%
  • 21.

    关于如图中的4种生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③是单细胞 B . ①③④属于真核生物 C . 没有细胞结构的是② D . ①②③④都没有叶绿体
  • 22. 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某女子的基因型为Aa,她可能不含该治病基因的细胞是(  )

    A . 肌细胞 B . 神经细胞 C . 卵细胞 D . 口腔上皮细胞
  • 23. 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 . 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B . 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C . 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D . 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 24. 雌蛙在繁殖季节产大量的卵,这对青蛙种族的延续具有较大的生物学意义,下列表述中,与其无关的是(  )

    A . 适应干旱的环境 B . 适应体外受精和发育 C . 抵抗捕食者的伤害 D . 利于更多的后代保存下来
  • 25. 如图为生男女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男性的体细胞中有2对性染色体 B . 图中精子甲内只含有1条染色体 C . 丙在母亲的子宫内发育成女性胎儿 D . 含X、Y染色体的精子数目之比为1:1
  • 26. 农业科学家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是有利变异 B . 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C . 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D . 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 27. 北京培育的甘蓝品种,叶球有3.5kg,但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7kg,重新引种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了,从甘蓝的引种过程可以看出(  )

    A . 仅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B . 环境的改变能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C . 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D . 甘蓝叶球的大小仅由环境因素决定
  • 28. 为确定山猫、美洲野猫、大熊猫、美洲狮的生物分类地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绘成下表,由此可知,与其他3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俗名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猫科

    猞猁属

    山猫

    山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猫科

    猞猁属

    美洲野猫

    美洲野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熊科

    大熊猫属

    大熊猫

    大熊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美洲狮

    美洲狮

    A . 山猫 B . 美洲狮 C . 大熊猫 D . 美洲野猫
  • 29. 果蝇是经典的实验材料,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都与这种小小的昆虫分不开,下列有关果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果蝇有二对翅,适于飞行 B . 单眼与复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C . 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D .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30.

    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 . 图中细胞①表示淋巴细胞 C . 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D . 该过程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二、<b >非选择题</b>
  • 31.

    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如图动物中,属于腔肠动物的有(填字母).

    2. (2) C、F、H在分类上属于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3. (3) F、H同属于,它们在发育上的相同点是

    4. (4) 若将如图动物分为两类,AEGI为一类,其余的是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5. (5)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功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如A是草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E为适应飞行生活,身体呈型,身体内有发达的与肺相通,有协助呼吸的作用.

  • 32.

    如图是人的伸肘动作示意图,请认真读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完成伸肘运动的结构组成是,它们在结构上的关系

    2. (2) 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的是,它既牢固又灵活,其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其更加灵活.

    3. (3) 伸肘时[]收缩,[]舒张,可见完成一个动作至少是相互配合完成的.

  • 33.

    如图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物成分,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 (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是,参与该过程的生物种类有,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 (2) 图中表示动物的是,它们通过过程②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34.

    如图是孟德尔所做的豌豆花色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回答:


    1. (1) 紫花和白花都是豌豆的花色,这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叫做

    2. (2)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实验中是显性性状.

    3. (3) 如果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子二代中紫花的基因组成为,比例为.子二代中,白花所占的比例在理论上为

    4. (4) 从图中可以看出,豌豆的生殖方式为

    5. (5) 豌豆的种子由卫星搭载到太空后培育出了更优良的新品种,这种性状能遗传吗?,原因是

  • 3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发病后几乎全部死亡.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

    材料二  巴斯德将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巴斯德将死兔脑和脊髓通过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若不治疗,就会死亡,在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果然平安无事.

    材料三   2015年9月6日,云南保山一个小女孩被恶狗咬伤,当日在诊所注射狂犬疫苗,但仍于10月2日不幸死亡.专家分析,对创伤深广、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才能有效达到防治狂犬病的目的.

    1. (1) 狂犬病具有特点.

    2. (2) 引起人患狂犬病毒结构是由组成的,它的繁殖方式是

    3. (3) 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病毒,从免疫的角度,弱化病毒疫苗属于,男孩获得免疫力的方式是

    4. (4) 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三中所用的抗病毒血清,与巴斯德给男孩接种弱化病毒的不同是

    5. (5) 现在,很多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了隐患,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治狂犬病。(提出至少二条具体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