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10-25 浏览次数:5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   )
    A . 长度相同 B . 玻璃泡大小相同 C . 分度值相同 D . 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
  • 2. (2016八上·富顺期中)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传播方向
  • 3. (2017·嘉定模拟) 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频率 D . 音色
  • 4. 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 .   探测海洋深度 B .    探测鱼群 C .   B超检查胎儿 D .    声音使烛焰摇动
  • 5. (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 下面列出了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不能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 .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B .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 . 机动车辆在市区内严禁鸣笛 D . 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 6. 下列有关蒸发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 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 B . 0℃时由于温度太低水不能蒸发 C .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降低室内温度 D . 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能减少蒸发,节约水资源
  • 7. (2017八下·渝中期末)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

    A . 水的凝固过程 B . 海波的凝固过程 C . 玻璃的凝固过程 D . 蜡的凝固过程
  • 8. 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凡是有光向外传播的物体都是光源 B . 无论何时,电灯都是光源 C . 宇宙里的星星不都是光源 D . “床前明月光”表明月亮是光源
  • 9. (2015八上·成都期末) 在无任何其它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那么在观众看来她(  )

    A . 全身呈绿色 B .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 .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 .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 10. 下列事例属于应用平面镜成像的是(   )
    A . 照相机镜头前装滤色镜 B . 电焊工人焊接时戴面罩 C . 汽车的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 D . 利用简易潜望镜观察景物
  • 11. 关于色光、颜料的混合三原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色光的混合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混合三原色是红、黄、绿 B . 色光的混合三基色是红、黄、绿,颜料的混合三原色是红、绿、蓝 C . 色光的混合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混合三原色是红、黄、蓝 D . 色光的混合三基色是红、黄、蓝,颜料的混合三原色是红、黄、蓝
  • 12. (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 .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B . 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 C . 小孔成像 D .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二、填空题
  • 13. (2016八上·井陉开学考)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游击队员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这是因为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 (快/慢)的缘故
  • 14. (2017八下·潮阳期末) 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琴声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发出的.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 15. 蒸发在下都能进行,且只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具有的作用,如: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擦酒精降温等.
  • 16. 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工作的;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种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其结构如图所示:一个有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盛满红色水的壶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管中的液面将

  • 17. (2016八上·庆云期中)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填“正立”或“倒立”).

  • 18.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温下,用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 19. 夏天,皮肤出汗会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汗液蒸发时要温,汗液就从皮肤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作用.
  • 20. (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 在大自然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填物态变化,下同)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成小冰晶.
三、作图题
四、综合题
  • 23. (2016八上·井陉开学考) 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 (1) 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填“变大”或“变小”)
    2. (2) 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 24. (2016八上·岳池期中) 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

    1. (1) 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 (2) 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25. (2016八上·蚌埠期中)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 (1) 如图(a)所示,通过三个小孔看见蜡烛,看见的(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2. (2) 如图(b)所示是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孔对着,膜对着,(以上选填“窗外”或“眼睛”),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实像.

五、实验题
  • 26. 小琦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盒上方,然后逐渐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 (1) 小琦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填“大”或“小”)的原理.
    2. (2) 根据小琦所得数据可知粗糙材料比平滑材料的隔音性能(填“好”或“坏”).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填“强”或“弱”).
  • 27.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1. (1) 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2. (2) 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3. (3) 用此温度计(能/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
    4. (4) 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5. (5) 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28. (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为℃.
    2. (2) 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 (3) 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沸腾前,水温变化的特点是.写出形成这种特点的两点原因:①;②
    4. (4) 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出温度并记录数据,而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2s.图乙为小红画出的图象,请在图乙中再画出小明和小华合作画出的图象.
  • 29. (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该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 (2) 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 (3)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 . 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 (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结束,老师出了几道练习题,其中下列一道题请你帮助完成:李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