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

更新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B .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6km/h C . 夏天洗澡的水温约为7℃ D .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s
  • 2. (2020八上·北京期中) 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 . 月亮在白云中穿行 B . 地球绕太阳公转 C . 坐在奔驰的火车里 D . 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
  • 3. 小美用手机听歌,如果不看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哪位歌手,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 4. 图中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鸽子的影子 B . 水中倒影 C . 铅笔“折断” D . 放大物体
  • 5.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的中央薄,边缘厚 B . 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C . 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 6. (2020八上·梁子湖期中)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樟脑变小 B . 美丽雾凇 C . 云雾缭绕 D . 海浪冻结
  • 7. 下列有关长度、时间和温度的测量中,测量方法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 测硬币直径 B . 测水的温度 C . 秒表读数为4min35.1s D . 木块长1.30cm
  • 8. 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 .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 . 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 . 在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9. 智能手机是因疫情延期开学期间在线学习的利器,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 甲、丙 B . 乙、丙 C . 甲、丁 D . 乙、丁
  • 10. 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 . 15∶01 B . 10∶51 C . 10∶21 D . 21∶10
  • 11.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 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B . 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 C . 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 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 12. 11月19日7时20分,D55303次动车组列车从银川火车站缓缓驶出,于11时1分安全抵达西安北车站,完成西银客专首次进行全线运行试验。若该动车组长150m,列车以180 km/h匀速行驶,完全通过一隧道用了18 s,则该隧道长度约为(   )
    A . 900 m B . 1050 m C . 750m D . 600m
二、填空题
  • 13. 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绿、蓝三种颜色光组成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在白屏上,白屏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现象,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选填“吸收”或“反射”)了太阳发出光中的红光。
  • 14. 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乙所示,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读数时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 15. 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并通过传播到学生的耳朵。疫情期间,老师带口罩上课,讲课的声音变小了,指的是声音的
  • 16. 如图所示,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选填“吸”或“放”)热。

  • 17. 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m/s;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名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然后告诉大家火车快到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火车从远处开来的声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在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的道理。
  • 18. 一场大雨过后,湖面水清可鉴,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远古缘故(填“镜面”或“漫”);水中鱼儿游弋,看到的是鱼的(选填实像、虚像);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向上飞行时,它在湖水中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 19. 如图所示的照相机,它的镜头是凸透镜,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填成像性质)实像,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像的大小将 ,像距将(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甲车做直线运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m/s;第15s时,甲、乙两车相距m。

  • 21. 按要求完成填空:

    1. (1) 如图1,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乒乓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2. (2) 如图2,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传声;
    3. (3) 如图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
    4. (4) 如图4,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A点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5s记录的气泡位置。气泡在AD段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4. 小东利用激光笔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 (1) 实验一:如图甲,小东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斑的位置将(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2. (2) 实验二:如图乙,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 ABCD 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折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①实验时,纸板应与镜面放置;

      ②当入射光线靠近平面镜时,反射角(选填增大、缩小);

      ③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 25. 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②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段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液态、固态、固液共存态”);

    2. (2) 待冰完全熔化后取出试管,将温度计玻璃泡放入水中(与容器不接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②实验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分析FG段可知水的沸点是℃,水面上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③若实验利用图甲装置,在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待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内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 26. 如图所示,小雨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缩放

    正倒

    虚实

    25

    17

    缩小

    倒立

    实像

    20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17

    25

    放大

    倒立

    实像

    5

    放大

    正立

    虚像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 (2) 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3. (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在(1)中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5. (5) 如果用纸板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像的颜色会变(选填“亮”或“暗”)一些;
    6. (6) 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地像,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生活中的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五、综合题
  • 27. 某科考船上安装有“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和超声测位仪。
    1. (1) “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声波,从而预报海上的风暴,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2. (2) 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它发射的声波频率范围为Hz;
    3. (3) 工作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观察深海植物的切片,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 (4) 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接收到信号
  • 28. 如图所示的跨河大桥全长2160 m(包括引桥和主桥),汽车全程限速60 km/h。

    1. (1) 如图所示,该大桥的桥面距水面3 m,它在水中的“倒影”距桥面m,这是光的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细心地小明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因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2. (2) 当汽车以 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该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3. (3) 如果一辆汽车通过该大桥全程用时2min,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