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实验专题复习之力学实验

更新时间:2021-02-03 浏览次数:14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 1. (2020高一上·重庆期末)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 的交流电源。

    1. (1)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
    2. (2) 若测得 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a=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 2. (2020高一上·拉萨期末) 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 ,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 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 . 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 . 钩码的个数N1=N2=N3=4 D . 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 (2) 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 . 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 . 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 . 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 . 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 (3) 在作图时,你认为图示中(填“甲”或“乙”)是正确的。

  • 3. (2020高一上·拉萨期末)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

    1. (1)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V的交流电;
    2. (2) 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不变;
    3. (3) 下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经经标在纸带上,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得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是m/s2 , 打点计时器在打下D点时木块的速度为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 (4) 一组同学在保持钩码质量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钩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木块上 B . 每次改变木块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 实验时,要保证绳和纸带均与木板平行以减小误差 D . 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钩码质量m以及木块质量M,直接用公式 求出
    5. (5)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CA段不过原点的可能原因是: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木块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木块的质量太大

  • 4. (2020高一上·和平期末)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实验小车在平衡摩擦力后,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槽码(包含槽码盘)相连,小车后方与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小车,小车加速运动。在保持实验小车质量M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槽码的质量m,重复实验多次。

    1. (1) 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理想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O、A、B、C、D、E、F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对纸带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也可求出纸带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运用v-t图像法得到加速度,那么vA=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2) 某学生把槽码的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力F,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a-F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现象,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 . 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 . 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 . 槽码质量m始终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M(即m<<M) D . 槽码质量m并未始终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M
    3. (3) 如图丁为该同学根据正确实验操作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小车加速度a与槽码质量m之间的 关系图像,则小车的质量M=kg,(g=10m/s2

  • 5. (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 利用力传感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 做实验之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B . 小车的质量必须比所挂钩码的质量大得多 C . 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D . 为了实验安全,打点计时器接直流电源
    2. (2) 从实验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间隔0.02s打一个点;


      ①从图可知A、B两点间的距离s1=cm;

      ②该小车的加速度作a=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 (3) 利用测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图乙所示的a—F图象;

      ①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②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kg;(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6. (2020高一上·白山期末)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1. (1)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每次增加的钩码数量必须相等 B . 任何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比都相等 C . 通过实验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 .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竖直且处于平衡状态
    2. (2) 该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簧长度x与弹力大小F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cm,劲度系数k=N/m。(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7.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实验步骤如下:

    ①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②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③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④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保持小车的总质量M不变,通过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m,多次重复测量来研究小车加速度a与F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 . 微元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科学抽象法
    2. (2) 实验时,应该______;
      A .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B . 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 . 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 C . 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 D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
    4. (4) 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若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B、C、D、E、F、G这些点的间距如图中标示,其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 (5) 由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______。
      A . B . C . D .
  • 8. (2020高一上·兰州期末) 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 (1) 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
    2. (2) 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g取9.8 m/s2
    3. (3) 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m/s。(g取10m/s2
  • 9. (2020高二上·江北期中) 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1) 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A . 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 B . 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 . 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D . 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2. (2) 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A , 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mB , 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和ON.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

    3. (3) 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12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 . 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
  • 10. (2020高三上·安徽月考) 某学生想利用气垫导轨、光电门及质量为m的小车来做一些力学实验。如图,他将长为L、原来已调至水平的气垫导轨的左端垫高H,在导轨上的两点处分别安装光电门A和B,然后将小车从导轨上端释放,光电门自动记录小车经过A和B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 ,用游标卡尺测得挡光片宽度d,两光电门中心的距离为s。重力加速度为g。

    1. (1) 如果他想验证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①小车由光电门A运动到光电门B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 =;(用已知量符号表示)

      ②若所用小车的质量 ,其他数据如下: ,小车由光电门A运动到光电门B的过程中,小车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该实验中,没有测量挡光片的质量,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填“有”或“无”)影响。

    2. (2) 如果气垫导轨左端垫高H可调,不计挡光片的质量。该同学用该装置探究“在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①改变气垫导轨左端的高度,则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若某次测量的高度为 ,则小车所受合力F=;(用已知和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②小车的加速度a=(用d、s、 表示)

  • 11. (2020高三上·安徽月考)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甲所示安装器材,调整垫块的位置,使长木板的倾角大小适当

    B.接通电源,调整小盘中沙子的质量,轻推滑块,使滑块恰好能匀速下滑

    C.取下细线和小盘,用天平称出小盘和盘中沙子的总质量m和滑块的质量M

    D.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接通电源,由静止释放滑块,打出一条纸带

    E.改变长木板倾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是 ,重力加速度

    1. (1) 取下细绳和小盘后,滑块下滑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F(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在某次操作中, ,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每隔4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经标注在纸带上(单位是 ),则打下A点时滑块的速度为 ,打下F点时滑块的速度为 。从打下A点到打下F点的过程中,滑块受到合外力做的功 J,滑块动能的变化量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若相对误差 ,则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2. (2020高一上·临泉月考)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 和弹簧长度 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 (1)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 (2)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 ,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更合理。

      ②甲方案中,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 。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为 的示数为 ,则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13. (2020高一上·中山月考)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 (1) 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

    2. (2) 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计数点A、B、C、D、E、F,测得h1、h2、h3、h4、h5。若他分别计算了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图线的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是,进一步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4. (2020高二上·洮南期中) 为了验证“两小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Ⅰ.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该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

    Ⅱ.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a 从原固定点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B;

    Ⅲ.把小球b静止放在斜槽轨道的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 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释放,和小球b相碰后,两小球分别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和C;

    Ⅳ.用天平测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 , 用刻度尺测量白纸上O点到A,B、C三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和y3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球a和b发生碰撞后,小球a在图中痕迹应是点.
    2. (2) 小球a下滑过程中与斜槽轨道间存在摩擦力,这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选填“会”或“不会”)
    3. (3) 用本实验中所测得的物理量来验证两小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
  • 15. (2020高三上·南漳期中) 图甲为在气垫导轨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将导轨调至水平,滑块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条,滑块包括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细绳下端挂钩码,钩码的质量为m。静止释放滑块,在钩码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各自的时间,可以计算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和v2 , 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重力加速度为g。

    1. (1)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则d=mm。
    2. (2) 写出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
    3. (3) 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 . 滑块必须在同一个位置静止释放 B . 应使滑块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C .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 D . 应适当减小遮光条的宽度
    4. (4) 增加绳子下端钩码的个数,多次实验,然后作出 图象,如图丙所示,其斜率为k=(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表示)。
  • 16. (2020高三上·湖北期中) 如图1所示,用“碰撞实验器材”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 (1) 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写出物理量及相应符号)
    2. (2) 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可能情况有______.
      A . 用直尺测量的线段OM、OP、ON长度值 B . 轨道不光滑 C . 轨道末端不水平 D . 轨道末端到地面的高度未测量
    3. (3) 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小球1、2的质量比为2︰1,则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 (4) 完成上述实验后,实验小组成员小红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小红改造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以斜槽末端为圆心的 圆弧上,平均落点M′、P′、N′.测量轨道末端到M′、P′、N′三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17. (2021高三上·扬州期中) 某兴趣小组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尝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

    1. (1) 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释放,自由下落,由两球撞击水平地面的声音判断出两球同时落地。改变装置的高度和小锤打击的力度,多次实验,发现两球仍然同时落地,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平抛运动的_______
      A . 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 . 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 . 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 (2) 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研究。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水平飞出,由于挡板MN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到挡板上后,就会挤压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印迹,上下调节挡板, 通过多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

      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O,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 . 钢球静置于Q点时,取钢球的球心作为坐标原点O B . 确定y轴时,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 C . 可以将重锤线当作尺直接画出y轴 D . 应该先确定x轴,再确定y轴
    3. (3) 如图丙所示,根据印迹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在轨迹上取C、D两点,OC与CD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OC与CD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1 ;重复上述步骤,测得多组数据,计算发现始终满足 =, 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算出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结果用x、 、当地重力场速度g表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