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同...

更新时间:2021-02-03 浏览次数:9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军曾在我们村安营扎寨 B . 人们正在散步,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C . 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 使我回味无穷。 D . 你冷静一下,我说的话里明明没有你理解的这个意思呀,不在话下
  • 2.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B . 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C .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D .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 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裸露  腈纶  雕塑  气喘吁吁 B . 恭顺   懈怠   衰竭   穿流不息 C . 磅礴   黧黑   蜷卧   大煞风景 D . 蠕动   诅咒   虔诚   漫不经心
  •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 .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C . 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身上。 D . 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经典咏流传》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 5. 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语句是(    )

    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 . 春风吹绿了柳枝。 B . 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C . 柳枝被春风吹绿。 D . 春风染绿了柳枝。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B .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 .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 .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 7. 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 . 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 . 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 . 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 8.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晕(xuàn)      然(zhòu)        卧(juán)           晶连绵(yíng) B . 动(rú)        皱(zhě)         纶(qíng)           大风景(shā) C . (yì)        角(líng)        熠(yì)             接而至(zhǒng) D . 黑(lí)        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吁吁(chuǎn)
二、语言表达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晨报讯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尽管这些年长江流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和张兆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

    1. (1) 请为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 (2) 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为此拟一则公益广告。
    3. (3)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三、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 (1) 赏析下面的句子。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2. (2)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3. (3) 选文最后一句话有何作用?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 (1) 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 (2)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 (4)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