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6 浏览次数:1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综合性学习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故宫博物院“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展在故宫文华殿举办。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紫禁城东部。文华殿为皇帝举行经筵仪式的场所。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讲习“四书五经”。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此外,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

    注:①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材料二)

    故宫为明清皇家宫殿,这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皇家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式建筑的独特美学,而匠心总在细节处,就连花窗也别有洞天。花窗往往是指隔扇门的格心部分,是隔扇门最精彩之所在,格心样式灵活多变,图案错综复杂,蕴含着丰富的吉祥蕴意。

    窗户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受封建礼法严格限制的,在大的封建建筑等级礼仪范畴之内,不能越制。门窗尺寸大小,纹样不同就能体现等级的不同,总的来讲主要建筑物的等级高于次要建筑,建筑主体高于其附属建筑。

    三交六碗菱花样式图案象征正统的国家政权,内涵天地,寓意四方,是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的一种符号。这种图案是用直棂与斜棂相交后组成若干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相交之处便成为一朵六瓣菱花,三角形中间呈圆形。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四)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 (1) 阅读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苏轼做过“文华殿大学士”一职,所以“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展在故宫文华殿举办。 B . 故宫这座皇家建筑群,既有中国独特的建筑美,更有严格的礼法约束。 C . 苏州园林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在工艺上都是简朴、庸俗的,无法和故宫相提并论。
    2. (2) 如果你是故宫文华殿文创产品设计师,要设计一枚书签,你会把(材料三)的哪一幅图案作为设计花边,并说明理由。
    3. (3) 如果你是导游,请你结合上面材料,给中国建筑的花窗写一段导览词。
二、句子默写
  • 2. 默写。
    1. (1) 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2. (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 (3)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4. (4) 《与朱元思书》中和《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三、诗歌鉴赏
  • 3. 阅读《春望》《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下面对(乙)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 .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 . 全诗以色彩炫耀的词语,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 (2) 两首诗都和战争内容相关,但诗人表达的情感不同,(甲)诗表达了,(乙)诗表达了
    3. (3) 对《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四、对比阅读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良将也。常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 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 急入收保 ,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 (1)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 细柳          上自劳 B . 无何          常雁门 C . 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 . 已而细柳军       赵良将也
    2. (2) 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 (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 . (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 . (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 . (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3. (3) 结合两篇选文内容,谈谈周亚夫和李牧两位将军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李牧又有什么独到之处
五、名著阅读
  • 5.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请你结合本书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石崖上的枣树》,完成小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 (1) 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请你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3. (3) 文章第②段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树》给了你什么启示?
  • 7. 阅读《坚定是生命的黄金》,完成小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已。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领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梅山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 B . 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C . 第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 D . 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
    2. (2) 请选择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相符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战国时期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3. (3) 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
七、作文
  • 8. 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 9. 学校组织“走进五中,联谊玉树”活动。有一个环节是和青海玉树班同学互换礼物。请你以礼物名称为题,写一封介绍礼物的说明书,放在包装盒内。

    要求:(1)按照一定说明顺序介绍礼物的特点、性能等。(2)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效果。(3)同时表达自己送礼物的美好祝愿。(4)字数不少于600字。(5)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