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返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13 浏览次数:106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后,写下这段话。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B . 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 C . 证明了汉字是使用最久的文字 D . 可以了解商朝及早期国家的社会历史
  • 2. 《殷周制度论》中对某制度有这样的记载:“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该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井田制 D . 皇帝制
  • 3. (2020高二上·广德月考) 荀子曾经传道授业,韩非子和李斯均为荀子门下高足。荀子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这说明 (    )

    ①韩非子和荀子的思想实质相近    ②荀子赞同尊“礼”但反对实行“仁”

    ③韩非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一致    ④与孔、孟相比荀子更具现实主义倾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古籍记载了古代中国诸多的技术与发明,以下选项不属于同一古籍出处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三公”地位并不平等 B . 御史大夫应隶属于丞相 C . 具有“三权分立”特色 D . 太尉掌握最高军事决策权
  • 6. 《元志七》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陔馀丛考》载:“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
    A . 行省事务须呈报中书省 B . 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 . 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 . 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 7.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秦、汉、唐、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五尺道象郡灵渠小篆

    铜活字驾火战车水磨腔通番禁令

    司隶校尉起绒锦市楼讲经图

    柳体夜市越窑进士科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③④②
  • 8. 明朝王骥德《曲律》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
    A . 把昆曲推上了戏曲舞台 B . 使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C . 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 D . 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 9.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由此,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这说明当时(   )
    A . 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 .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 . 中外之间完全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D . 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
  • 10. 如图为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以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有(    )

    ①以轻工业发展为主  ②集中在沿江沿海铁路沿线

    ③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1. 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参与材料中这次军事行动的军队应该是(    )
    A . 武昌新军 B . 国民革命军 C . 工农革命军 D . 晋冀鲁豫解放军
  •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下表是关于毛泽东的理论成果的表述,空白处应填入(    )

    著作

    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大革命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A . 《新民主主义论》 B .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 《<共产党人>发刊词》
  • 13. (2017高三上·中原模拟) 学术界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 .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 . 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14. 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 . 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 . 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 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 15.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 . 权力制衡保证了社会秩序长期安定 B . 抽签选举彰显了城邦公平正义风气 C . 天赋人权奠定了民主平等自由时尚 D . 轮流坐庄促成了贵贱等级差别消失
  • 16. 有学者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下列相关思想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②西塞罗和塞内卡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斯多亚学派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

    ④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1665年-1666年间,伦敦曾经发生了大瘟疫,造成数万人死亡,当时牛顿到乡下躲避瘟疫,自我隔离,就在这段独处的清净岁月,他的创造发明能力进入了高峰期。下列关于牛顿成就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

    ③推动了人类认识社会的变化  ④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思考方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全球六地的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现代物理中的黑洞理论正是建立在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的基础上。下列相关说法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黑洞现象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预见性

    ②通过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③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的思想

    ④质能相当理论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一把金钥匙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9. 19世纪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一个世纪,下列发生于19世纪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贝尔发明电话机

    ③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④达尔文出版《生物起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①③④②
  • 20. 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C . 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印象主义的兴起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
  • 21. 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夜战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带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相互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谈话中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    )
    A . 被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 B .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C . 须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的法规 D . 须吸纳广大失业人口以缓解压力
  • 22. 戴高乐主义是关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战后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控制的政策和主张,其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这说明(    )
    A .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 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C . 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 D . 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 23.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问题的是(    )
    A . 传染病横行 B . 民族冲突 C . 人口爆炸 D . 能源危机
  • 24.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下列作品的风格属于同一类的是(    )

    ①《红与黑》  ②《命运交响曲》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④《向日葵》  ⑤《安娜·卡列尼娜》

    A . ①④ B . ①⑤ C . ②③ D . ③⑤
  • 25. “屈原有其人乎?主流观点认为:“屈原确实存在”的,依据之一是《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载。到了民国,以胡适为代表抛出了一个倾覆性的观点:“离骚非屈原所作,屈原这个人本就不存在。”依据是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针对这一争鸣(    )
    A . 主流观点错误,单一文献,孤证不立 B . 屈原的存在与否,有待考古发掘印证 C . 胡适观点还须商榷,所持依据不够充分 D . 司马迁离屈原时代较近,记载比较可靠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0高三上·商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

    ——赵文华《明代海禁政策述论〉

    “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意味着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 28.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升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含泪表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欧洲团结是纸上的童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193年12月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最终由于遭到英法等国的反对无法实到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

    苏联随即宣布“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摘编自万柏连《欧战爆发前后苏联欧洲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欧盟外交大事记(部分)

    1994年

    与俄国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1996年

    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美国未参与)。

    2000年

    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第五个《洛美协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

    2001年

    严厉批评美国废除《京都议定书》的行为。

    ——整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角度回答战争的性质;并分析“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30年代苏联对欧政策变化的原因。
    3. (3) 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一回答:①结合欧盟外交大事记,概括欧盟外交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的意义
  • 29. 周恩来总理曾经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来概括中日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推古朝以前的日本是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即氏族制国家。在氏族制国家里:没有究备的制度建设;氏姓贵族仗势兼并土地,各置己民,恣情驱使,使国家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592年,苏我马子的甥女被推为推古天皇,圣德太子为掌握实权的摄政,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摘编自胡化令《文化形态的飞跃》

    材料二  1959年,国际奥委会决定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日本政府对东京举办奥远会极为重视,并将其作为国家事业,纳入收入倍增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计划。……使日本出现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了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东京奥运会给日本刚开始复苏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被经济学家看作日本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摘选自石秀梅《浅析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田中是一个对国际形势反应非常敏感的政治家”。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认为世界己由“两极”进入“多极”,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基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増强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田中认为,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

    ——摘选自张跃斌《试析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推古朝改革时期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者的原因,并指出此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在日本社会转型中的重大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名称,并概述其主要内容及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促使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内外因素,并指出此举的重大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