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7-10-24 浏览次数:659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7高二上·钦州港开学考) 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
    A .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 .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 .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 . 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
  • 2. (2017高二上·钦州港开学考) 古代的经济政策不包括(    )
    A . 工商皆本 B . 闭关锁国 C . 重农抑商 D . 盐铁官营
  • 3. (2017高二上·钦州港开学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 . 改革动摇贵族世袭特权,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黄金时代” B . 实行系列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 .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利益 D .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 4. (2017高二上·钦州港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    )
    A . 集权性 B . 分权性 C . 松散性 D . 落后性
  • 5.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 6.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    )
    A . 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 . 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
  • 7.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B . 随着中美关系改善,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加深 C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 .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强
  • 8. 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

    ①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

    ②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

    ③权力制衡制度

    ④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

    A . 英国 B . 德国 C . 美国 D . 法国
  • 9. 法国经过80多年的反复斗争,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把这一结果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是(    )
    A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 B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 D .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
  • 10. 第二帝国覆灭后,法国国民议会内出现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在于(    )
    A . 是否实行共和制 B . 是否实行普选权 C . 是否建立代议制 D . 是否制定新宪法
  • 11.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    )
    A . 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依据宪法规定选举产生了国家的领导人 C . 对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作出了规定 D . 规定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 1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 .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B . 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 C . 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 13.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4.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 .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 .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5.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 .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 .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 .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16. 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 . 手工工场生产形式 B .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 机器大工业生产 D . 城市化生活方式
  • 17.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三届世博会。在这次会展中可能看到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
    A . 斯蒂芬森驾驶的“火箭号”蒸汽机车 B . 富尔顿进行试航的新轮船 C .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D . 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 18.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 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B .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C . 19世纪末外商企业逐渐退出了中国 D . 李鸿章是民族资产阶級杰出代表
  • 20.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A . 淞沪铁路 B . 唐胥铁路 C . 京张铁路 D . 京汉铁路
二、<b >非选择题</b>
  • 21. (2017高二上·钦州港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特点。
    2. (2)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比较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此时的法国已经落后于英国……资产阶级处于绝对君主制的控制之下,国王没有给他们真正的自由去发展生产……因此,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

    如此艰难岁月,再加上启蒙思想家……使人民日益觉醒。而此时,整个欧洲、美洲都是一幅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画卷,北美殖民地人民狂吼着自由,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对此行动大加支持的法国也深受影响。一个积累民主精神、迸发时代激情的时代深深将法国卷入其中。在内外冲击下,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法国》解说词

    材料三: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它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实现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任何国家和地区,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温家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治领域的现代化的含义。英国是怎样迈出第一步的?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最终选择的政体形式与英国有何不同。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 23. 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银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衣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2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
    2. (2) 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
    3. (3) 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