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片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1-26 浏览次数:1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 .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和情节的跌宕起伏 , 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 . 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 . 鲁迅不但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旧的蒙童读物对儿童的毒害,而且对新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 .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C .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5816份左右的设计方案。 D . 联合国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对全球变暖等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答谢中书书》即是出于此中的名篇。 B .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C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主要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内心的悲凉。 D . “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齐叔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比喻隐居不仕。
  • 4. 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 B . 全书共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C . 书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二、字词书写
三、句子默写
  • 6. 名句默写。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3) 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4.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5)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 (6)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7. (7) 在《使至塞上》中,王维用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王维《使至塞上》)
四、语言表达
  • 7. 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简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学习强国客户端10月20日电)2020年10月20日,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当天上午,市委书记黄钦代表659万无锡人民,出席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从北京捧回一块沉甸甸的奖牌——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我市连续第八次荣膺这一荣誉称号。

五、名著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知怎么,当A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A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材料二)

    有一回,我跟着B去看红一军团抗日剧团的表演,舞台是临时搭建的,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坐在舞台下方的草地上。他似乎非常喜欢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首喜欢的歌。尽管当时还是8月下旬,黄昏之后,天气开始转凉,我将棉袄裹得更紧了。在演出中间,我突然疑惑地发现B脱下了自己的棉衣。随后我看到,他已将棉衣给坐在他身旁的小号兵披上了。

    1. (1) 上面的两则材料中,A是(人名),B是(人名)。两段文字都能体现他们的共同特点。
    2. (2) 请你在A和B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除选段外),分析人物身上其他的性格特点。

六、诗歌鉴赏
  • 9. 阅读

    薄暮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注]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阆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 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1. (1) 颔联看似写景,实则一语双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双重含义。
    2. (2) 诗人为何“心苦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课外阅读
  • 10. 阅读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 , 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注)①馔:酒食  ②死友:指交情笃厚,至死不相负的朋友。 ③屣履:拖着鞋子走路。多形容急忙的样子。

    1. (1)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晨夜省视

      A . 何陋 B . , 目似瞑 C . 以我酌油知 D . 春冬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乃共克日(

      ②元伯寝疾

      ③式便朋友之服(

      ④巨卿至(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4) 殷子征说:“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交,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元伯说:“你们两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巨卿,则是我所说的死友。”请你谈谈元伯将范巨卿视为死友的原因。
八、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

        家

    侯发山

    ①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已经被他硬实实踩出一条路。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都是蓬蓬勃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往下淌,被湿透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②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的,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上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反而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䦆头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老党心里就一沉。

    ③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④“爹……”

    ⑤“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⑥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⑦“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死前,也是乡干部呢。

    ⑧“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⑨“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别想侵占!”

    ⑩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⑪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⑫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⑬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⑭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⑮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⑯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䦆头换到了右肩。不去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桔红,有的橙黄,虽然比鹌鹑蛋还要小,不到成熟的季节,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您的子女,我们都是这个乡的子民。

    ⑰老党呢,似乎也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畅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⑱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衣服都没穿。

    ⑲老党像吃了根冰棍,心里凉爽极了。他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⑳“儿子,不走了?”

    ㉑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乡长,谁说要走了?”

    ㉒“……”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误会了儿子。

    ㉓儿子说:“乡长,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领域……”

    ㉔“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㉕儿子点点头,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除此之外,乡长,还有大用处哩。”

    ㉖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㉗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㉘“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㉙“乡长……”

    ㉚“龟儿子,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抱住了儿子,眼里的泪欢快地流了出来。

    ㉛远远望去,老党父子两个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9期,有修改)

    1. (1) 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老党对儿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

      老党去种植沙棘途中,想到儿子。

      沉重失落

      老党和儿子彻夜交谈,希望儿子留下。

      畅快愧疚

      老党从儿子处得知了沙棘的功效,两人共同留下戍守边疆。

    2. (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家”是老党和儿子共同组成的小家,是他们辛勤工作的乡镇,是祖国的边疆领土。小说标题表现了戍疆干部的执着坚守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B . 文中多处用了神态描写来塑造老党父子俩的形象。例如,儿子“痞着脸说话”,小说借此批评了儿子态度散漫,玩世不恭的特征。 C . 小说行文中多处埋下伏笔。如,儿子在最后留了下来,帮助父亲一起种荆棘,帮助乡里脱贫,在前文的情节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D . 文章第一段具体写了恶劣天气下,老党浑身被汗水湿透,但他依然喜爱这种天气。这种反常心理反映了眼前蓬勃的沙棘让他心中充满了希望。
    3. (3) 赏析文章的划线句子。

      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桔红,有的橙黄,虽然比鹌鹑蛋还要小,不到成熟的季节,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4. (4) 请你结合语境,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九、作文
  • 12. 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生活中最美丽的表情,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你一定享受过微笑,也真情地微笑过。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抹微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叙事真实,不得捏造或套作;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