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安海片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08-27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思政课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B . 谁能否认医护人员不是无硝烟战场上的英雄、最美的“逆行者”呢? C .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D . 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二、句子默写
  • 2. 古诗文默写。
    1. (1)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3)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4. (4)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5. (5)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6. (6)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 (7) 《答谢中书书》一文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其中描写山高水清的句子是:
    8. (8)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句子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A.装扮 B.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A.zhuì B.chuò),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斓;匾额如书、卷、扇、菱等(A.别具一格 B.别具匠心);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朴,而东北角最后一座附建的书轩,梳妆阁,为二层小楼,凭栏远tiào(A.眺 B.跳),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同时古民居以其      、、           , 从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1. (1) 请为文中①和②处分别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只填序号)

           ②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 (3) 下列四个短语填入文中最后一句的横线,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①严整的布局  ②精美的雕饰  ③丰富的内涵   ④宏大的规模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B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用的起兴的手法。 C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可见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 D . 这是一首四言律诗,写法上先运用比喻再直抒胸臆,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2. (2) 全诗的核心句是哪一句?请说说该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②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

      多趣味

      ③中人鸟声俱

      日更定矣

    2. (2) 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B .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C .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D .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 (4) 甲、乙两文中的划直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川航飞行员“史诗级”迫降令外媒震撼:他是英雄

    海外网5月14日电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期间,机组完成“史诗级”处置,令外媒震撼不已,大赞飞行员是英雄。

    机组完成“史诗级”备降

    从FR24提供的飞行数据上可以看出,该航班大约在北京时间早上7:07开始从32000英尺左右紧急下降高度,7:11左右下降至24000英尺高度,7:16再度由24000英尺降低高度,直至7:43平安着陆在成都机场。

    机长刘传健回忆备降过程时称,“非常难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难。难度体现在飞行途中的座舱盖掉落、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的情况下,会给驾驶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挡风玻璃掉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你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外媒:飞行员是英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路透社、印度TV等国际主流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详尽报道。其中,英国媒体对此尤其关心,英国《每日邮报》更是在报道中将川航飞行员称作“英雄”。

    《每日邮报》详尽地报道了川航飞行员执行紧急备降的整个过程,为飞行员点赞,称从32000英尺的高空执行这些操作非常“不可思议”。

    路透社则将此次事件称作“中国版”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事件,赞赏飞行员的“不懈努力”。此前,英航5390航班组成员团队协作奋力救急的壮举一直广受英国人民赞誉。

    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是英国航空一条由伯明翰前往西班牙马洛卡的定期航班。1990年6月10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驾驶室中的一块挡风玻璃突然飞脱,并将机长吸出机外,他的上半身都在机外,只有双腿仍在驾驶室内,在机舱外冰冷低温、稀薄的空气及时速每小时500公里的冲击下,明显已失去意识。后来凭着副机师的努力,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而且正机长亦奇迹般生还。副驾驶也因其沉着冷静的特情处置挽救了87条生命,赢得英国民航界最高奖——北极星奖,本事故也被录入“空中浩劫”第二季。

    不少国外网友在川航此次事件的新闻后留言,“感谢上帝,乘客都安全”,“完全想象不出当时的情况有多紧张,希望机组人员快点恢复”。还有国外网友大赞机组人员“干得漂亮”,“机组人员应该获得相应荣誉”。英国网友也联想到那场英国航空的相似事件,称几位飞行员奋力救急的举动“值得敬仰”。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醒目,提示新闻的主要事件。 B . “海外网5月14日电”是本则新闻的电头,让我们知道新闻稿发出的单位和时间。 C . 文中加点词“大多数”一词体现了新闻语言的生动性。 D . 这是海外网报道的消息,所以详细叙述外媒对川航3U8633事件的报道。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 (3) 文中引用机长刘传健的话,有什么好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②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深为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鲜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小儿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我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贫寒凄苦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读者》2008年第1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B . 第②段中“转身,就是永别。”一句,总括了作者个人的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下文。 C . 文中选取三个画面从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地点,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转身”内在含义。 D . “转身”是本文的线索,串起文中的几个场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 (2) 第④段对秦岭深处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赏析加点词语)

      ②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4. (4) 标题“转身”有什么深层含义?
    5. (5)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武汉1月29日电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这是这家研究所29日对外公布的消息。

    据悉,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1月23日发表文章《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或来源于蝙蝠。

    这篇文章首次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这为后续病毒致病机理、病毒溯源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介绍,2019年12月30日,在疫情暴发初期,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积极响应武汉市政府、湖北省卫健委和武汉市卫健委的防控联动机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收集和标准化入库工作。研究所于2020年1月2日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于1月5日成功分离到了病毒毒株。1月9日该毒株资源已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并进行了标准化保藏。

    ——新华网

    (材料二)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目前明确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不论有症状的病人还是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均是传染源,病人咳嗽、打喷嚏的时候,有飞沫喷出,飞沫也就是直径大于0.5um的水颗粒,每个飞沫可能搭载很多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0-160nm,会通过呼吸或接触传染给别人。

    水颗粒是有一定重量的,不会总在空中飞行吧?一般飞行距离不会超过2m,除非有病人没有戴口罩、对面、猛烈咳嗽,或许飞沫飞的距离要远一些,因此咳嗽要用纸巾遮掩口鼻,不能正对其他人。

    研究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与非典SARS-nCoV有85%的同源性,它俩就是近亲,不论中间宿主是什么,已明确非典的冠状病毒来自蝙蝠,于是人们把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也指向蝙蝠,这也是目前普遍的认识。但具体的传染源、中间宿主,是怎么传染给人的还不完全清楚!

    ——新华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SARS-nCoV同源性非常高,因此有较大可能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蝙蝠。 B .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石正丽团队发表论文《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 C . 中科院武汉研究所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离到病毒毒株,并制定标准将其病毒毒株保存在国家病毒资源库。 D . 目前明确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中主要是飞沫传播,传染源包括有症状的病人和处于潜伏期的病人。
    2. (2) 阅读材料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 (3) 结合材料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在开学前,学校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七、填空题
  • 9. 填空题

    第一次反围剿时,工农红军摒弃了以往的战术,采用了,但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之后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大转移”指的是

八、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从欧洲回国后,A实行了新的生活习惯——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少帅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文中的A是谁?他为什么去欧洲?

九、作文
  • 11. 按要求作文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