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四县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01-27 浏览次数:1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慧眼识真(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0七上·德惠月考)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山顶洞人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 2. (2020九下·莆田月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 半坡居民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居民 D . 北京人
  • 3. 2020年暑假将至,某孔子学堂准各做一期有关“人文初祖”的文化讲习。请问习老师应该准备的资料是(    )
    A . 盘古和女娲 B . 黄帝和炎帝 C . 蚩尤和黄帝 D . 炎帝和蚩尤
  • 4. (2017七上·金堂期中)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5.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形成诸侯争霸。第一个霸主是(    )
    A . 楚庄王 B . 晋文公 C . 齐桓公 D . 宋襄公
  • 6. 《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 分封制 B . 中央集权制 C . 宗法制 D . 封建制
  • 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如图示的文明成就始于(    )

    甲骨文        司母戊鼎

    A . 商朝 B . 夏朝 C . 春秋 D . 战国
  • 8. 下列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 骨耜 B . 铁农具 C . 耧车 D . 曲辕犁
  • 9.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已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中,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的是(    )
    A . 清明节 B . 端午节 C . 春节 D . 中秋节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追根溯源,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提出法治的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韩非子 D . 墨子
  • 11. (2020·山东模拟) 对下面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 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D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 12.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 周朝 B . 秦朝 C . 汉朝 D . 唐朝
  • 13.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 刘邦、项羽起义 B . 楚汉之争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黄巾起义
  • 14.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生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 . 思想控制的加强 B . 法家学说的衰落 C . 儒家学说的流行 D . 中央集权的削弱
  • 15. 毛主席曾评价刘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人们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轰轰烈烈,百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下列荣誉最适合用在刘秀身上的是(    )
    A . “人文始祖” B . “文景之治” C . “汉武盛世” D . “光武中兴”
  • 16.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材料描述的是哪、次农民起义(    )
    A . 大泽乡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绿林赤眉起义 D . 李自成起义
  • 17. “一带一路”为中华民族打开“筑梦空间”。回顾历史,为中华民族开启这梦想的历史伟人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明太祖 D . 康熙帝
  • 18. 东汉时,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的是(    )
    A . 张衡 B . 华佗 C . 张伸景 D . 蔡伦
  • 19. 这次战役是曹操军与袁绍军之间展开的战略决战,以曹操获胜告终,它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次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0. 台湾古称夷州、琉球等。据考证,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最早可追溯到(    )
    A . 西汉时期 B . 三国时期 C . 南北朝时期 D . 西晋时期
  • 21. “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该“内乱”是指(    )
    A . 七王之乱 B . 八王之乱 C . 赤壁之战 D . 文景之治
  • 22.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的都城都在(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建康 D . 成都
  • 23.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
    A . B . C . D .
  • 24. (2019七上·南开期末)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 . 西域都护 B . 安西都护  C . 伊犁将军 D . 驻藏大臣
  • 25.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 . 《资治通鉴》 B . 《水经注》 C . 《天工开物》 D . 《史记》
二、史林释义(本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计36分)
  • 2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思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自郭沫若语

    材料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 (4) 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 (5)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 (6) 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 27.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递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一。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牌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的蜀郡郡守是谁?
    2. (2) 材料二统治者们采取了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 28.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如下: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科二:如图表所示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1. (1) 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是哪一年?鼎力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内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孝文帝采取了哪些主要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3. (3) 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探究空间(第29题14分)
  • 29.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贤”(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探究二:科技之光

    材料二:见下图

    图一              图二

    探究三:经典中医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探究四:艺术之美

    材料四:见下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五: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的“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2. (2) 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思想实质?
    3. (3)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科技成就的工艺流程?这一科技发明对人类有何贡献?
    4. (4) 图二人物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位科学家是谁?
    5. (5) 材料三图一中“五禽戏”是东汉一位名医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而编的医学体操,这位东汉名医是谁?他的医学创举还有什么?
    6. (6) 材料三中的图二张仲景“博采众方”写成的中医治疗专著是什么?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什么?
    7. (7) 材料四图一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写出它的名称?图二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写出这个作品的名称?
    8. (8) 据材料五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用材料原文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