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1-01-31 浏览次数:17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队员们,要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所在地参观,他们要去(   )

    A . 云南元谋 B . 北京周口店 C . 西安半坡 D . 浙江河姆渡
  • 2. 最近穿越题材电视剧《庆余年》热播,假如你也穿越时空,回到六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半坡村。在这里生活,最可能见到(    )
    A . B . C . D .
  • 3.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文中“始祖”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该人物是(    )
    A . 蚩尤和炎帝 B . 黄帝和炎帝 C . D .
  • 4. (2016七上·徐州期中) 实地考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通过考察“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A . 夏朝历史 B . 商朝历史 C . 秦朝历史 D . 汉朝历史
  • 5. 下列现象与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现实不相符的是(    )
    A . 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 B . 分封制逐步瓦解 C . 各地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 D . 诸侯竞相称霸
  • 6.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牛耕技术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时期 B . 战国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三国时期
  • 7. (2018七上·丹徒期末)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墨家学派的是(  )
    A . 兼相爱,交相利 B . 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C . 用“仁政”治理天下 D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8. 课堂上历史老师展示了一幅水利工程图,它让成都平原成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郑国渠 D . 白渠
  • 9. 与“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陈胜、吴广 B . 刘邦、项羽 C . 秦始皇、汉武帝 D . 王莽、刘秀
  • 10. “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    )
    A . 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B . 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C . 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D .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 11. 毛泽东曾说:“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
    A . 文景之治 B . 楚汉之争 C . 光武中兴 D . 大一统
  • 12. 下表东汉皇帝即位年龄表反映的历史信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东汉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4岁

    9岁

    A . 皇帝继位大多年幼 B .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 C . 东汉后期政局稳定 D . 东汉阶级矛盾尖锐
  • 13. (2019七上·泾阳期末) 下列关于东汉时期的史实,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东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B . 东汉中期,开始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 C . 东汉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D . 东汉末年,出现了华佗和张仲景两位名医
  • 14.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长平之战
  • 15.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稳定 B . 自然条件优越 C . 劳动力充足 D . 技术先进
  • 16.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本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楚汉之争  ④赤壁之战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7. 以下是某同学选取的课本中的四个词,请帮助他按照相关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    )

    ①闻鸡起舞    ②三顾茅庐    ③纸上谈兵    ④国人暴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②③
  • 18.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古诗是(    )
    A .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19. 学习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下列对这一时期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 群雄并起和国家分裂 B . 社会安定和对外开放 C . 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D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 20. 春秋  西汉  三国  东晋,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 . 秦、战国、西晋、南北朝、东汉 B . 战国、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 . 战国、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 . 战国、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了克服“诸侯”的弊端,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从材料二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括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做出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 (1) 材料一描述的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其中“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与变法中的哪两条措施有关?
    2. (2) 北魏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十六国时期,哪一政权也曾统治过黄河流域?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了哪两项重要举措?其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通过对古代社会变法的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 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 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的相关论述,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3) 请写出材料三中“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史记》的作者是谁?请回答这部作品史学地位。
    4. (4) 结合材料四中习总书记的讲话,围绕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