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1-01-23 浏览次数:1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g B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 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8dm D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 2. 游客坐在行驶的公交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 游客坐的公交车 B . 对面驶来的公交车 C . 新华大街 D . 天上飞过的小鸟
  • 3. (2020八上·陆川期末) 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6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 . 振幅变大 B . 振幅变小 C . 频率变大 D . 频率变小
  • 4. (2019八上·遂宁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蒸发过程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 B . ﹣10℃的酒精不能蒸发 C .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就能沸腾 D . 炎热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先熔化、再汽化形成
  • 5. 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小孔成像形成的 B .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D . 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利用了光的镜面反射
  • 6. (2020八上·陆川期末) 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 小狗在照镜子,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B . 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 .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7.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 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弱 C . 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 . 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8.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实像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 . 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C . 同一本书在北京和上海的质量是一样的 D . 一杯水喝掉一半后水的密度变小
  • 10. 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盛满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甲、乙、丙中的水面下方之后,溢出水量最少的是(   )(
    A . 甲杯 B . 乙杯 C . 丙杯 D . 三杯一样多
二、填空题
  • 11.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cm,是(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 12. 声音的三个特征: 和音色。超声波的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
  • 13. 寒冷的冬天,人在户外活动时,眉毛或胡子上形成的“白霜”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D打印是现代制造业的最新技术。我国飞机制造中就用3D打印技术制造钛合金零件,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 14. 光在真空中沿传播,其传播速度为:m/s,这个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在水中的速度。
  • 15.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是枉凝眉曲中的点题之句,这里的“水中月,镜中花”是由光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潭清疑水浅”,这里的“水浅”是由光的形成的。
  • 16.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利用的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紫外线和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很大联系,请列举生活中利用紫外线一例:
  • 17. 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相似(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眼睛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为了保护视力,请列举一条应该注意的用眼卫生习惯:
  • 18. 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对着小物体上方的玻璃板上,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当物距为4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 19. 小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绘制了a、b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选填“a”或“b”)的密度大;当b的质量是4g时,它的密度是kg/m3 , 如果把b砍去一部分,则剩下部分的密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 20.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填“大”或“小”),热空气(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三、作图题
  • 21. 如图所示,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一束与水平面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相应的反射角及度数.

  • 22.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 23. 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河岸上,在B点位置可以看到对岸上发射塔的塔尖A在水中的倒影A'.请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题
  • 24.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 (1) 小明进行探究时,选用(甲)图实验器材中的“E”,而不选用“D”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2. (2)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两支蜡烛(填字母)。他先点燃一支蜡烛A 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选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记下像的位置;
    3. (3) 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4. (4) 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电子钟指示的时间是
  • 25. (2019·玉林) 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如图所示:


    1. (1) 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2. (2) 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 (3) 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选填“高”或“低”)。
  • 2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他发现光屏上承接蜡烛的像偏下,则应调整光屏、凸透镜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 (2) 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 cm,像的大小比物体要
    3. (3) 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 (4)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___________;
      A . 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 . 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 . 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5. (5) 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选填“左面”或“右面”)。
  • 27. 小亮同学为了测量某种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 (2) 接下来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取适量的醋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如图乙所示,m=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醋倒入量筒中,如图。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cm3

      ③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37.4g,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这种醋的密度是g/cm3

五、计算题
  • 28.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 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 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根据此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冬天自来水水管常会被冻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