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04-08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年科幻片 《 流浪地球 》 中有个画面,冰原上是身穿“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的人类,一旦被卸下核电池,人类就被冻僵,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   )
    A . 化学能 B . 生物质能 C . 动能 D . 热能
  • 2. (2016高一下·上饶月考)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 . 氯化钠 B . 固体硝酸铵 C . 固体氢氧化钠 D . 生石灰
  • 3. (2019高二上·乾安月考)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B .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 . 降低了反应所需的能量 D . 改变了反应物的本身性质
  • 4.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CO2(g) 2CO(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将碳块磨成粉末可以使平衡右移 B .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 . 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 , 反应速率不变 D . 增加碳的质量不能加快反应速率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与负极质量均增加 B . 手机、电脑中使用的锂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C . 二次电池充电时,正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 . 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在电池中燃烧,热能转化为电能
  • 6. H2与O2发生反应的过程可用如图模型图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是吸热过程 B . 过程Ⅲ一定是放热过程 C . 该反应过程中所有旧化学键都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 D . 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 .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 8. (2020高二上·梅河口月考) 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 , 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容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α,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
    A . 等于α B . 大于α C . 小于α D . 无法判断
  • 9.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 CuSO4溶液,当c(Cu2)为0.5 mol/L时,停止电解,向剩余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态(  )
    A . CuSO4 B . CuO C . Cu(OH)2 D . CuSO4·5H2O
  • 10. 已知: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A .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 830℃时,反应达到平衡,一定是c(CO)=c(CO2) C . 恒温时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不移动 D . 400℃时,生成CO2物质的量越多,平衡常数K越大
  • 11. (2020高一下·长春期末)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气体,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g)+4D(g) 6A(g)+2C(g) B . 反应进行到1s时,v(A)=v(D) C . 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 D . 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 12. (2019高二上·吉林月考) 已知某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T1<T2  p1>p2  m+n>p  放热反应 B . T1>T2  p1<p2  m+n>p  吸热反应 C . T1<T2  p1>p2  m+n<p  放热反应 D . T1>T2  p1<p2  m+n<p  吸热反应
  • 13.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 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 .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 . 整个反应中ΔH=E1-E4
  • 14. 在1 L恒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c(N2)∶c(H2)∶c(NH3)=1∶3∶2 B . 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生成 C . 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 . v(N2)=2v(NH3)
  • 15. 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 新制氯水中加入CaCO3固体可增大HClO分子的浓度 B .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C . 通入过量的空气与SO2反应可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D . 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 16. 过量的铁粉与100mL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将盐酸用量减半,浓度不变    ④加CuO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加入硝酸钾溶液    ⑦降低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A . ①⑤⑦ B . ①⑤⑥⑦ C . ③⑦ D . ②④⑥
  • 17. 某化学小组进行电化学研究,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乙同学利用甲同学的装置和桌面上其他的药品与材料,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 使甲同学装置中的正极变为负极 B . 设计一个新的原电池 C . 在石墨电极上镀锌 D . 使锌电极受到保护
  • 18. 在容积均为1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铁粉并充入1mol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Fe(s)+5CO(g) Fe(CO)5(g),当反应进行到5min时,测得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    )

    A . 反应进行到5min时,b容器中v(正)=v(逆) B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K(T1)>K(T2) C . 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为b>c>a D . b中v(正)大于a中v(逆)
  • 19. 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有关下列四个曲线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反应:aA(s)+2B(g) xC(g),根据图①可以求出x=2 B . 升高温度,图④表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C . 图③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D . 图②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 20. 某科研小组公司开发了Li-SO2Cl2军用电池,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已知电池反应为:2Li+SO2Cl2═2LiCl+SO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发生氧化反应 B . 将电解质溶液改为LiCl的水溶液,电池性能会更好 C .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锂电极→导线→负载→导线→碳棒 D . 电池工作过程中,石墨电极反应式为SO2Cl2+2e-═2Cl-+SO2
二、原理综合题
  • 21.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Zn(s)+Cu2(aq)=Zn2(aq)+Cu(s)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

    图片_x0020_4596310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
    2. (2) 铜电极为电池的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X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 (3) 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极流向极(填名称)。
    4. (4) 盐桥中的Cl极移动,如将盐桥撤掉,电流计的指针将偏转。
  • 22. 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是越来越大,我们学习化学就为了认识物质,创造物质,开发新能源,发展人类的新未来。请解决以下有关能源的问题:
    1. (1)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______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⑥⑦⑧   C . ③⑤⑥⑦⑧  D . ③④⑤⑥⑦⑧
    2. (2) 运动会上使用的火炬的燃料一般是丙烷(C3H8),请根据完成下列题目。

      ①已知11g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请写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可以得到丙烯。已知:

      C3H8(g)→CH4(g)+HC≡CH(g)+H2(g) △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kJ·mol-1 ,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

    3. (3) 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H—N键的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 ΔH=-92.4kJ/mol。

      ①请计算出N≡N键的键能为

      ②若向处于上述热化学方程式相同温度和体积一定的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 , 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时放出的热量92.4KJ(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 23.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 + B(g)⇌3C(g)    ΔH>0,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1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若t1=15 min,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2. (2)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1~t2

      t2~t3

      t3~t4

      t4~t5

      t5~t6

      K1

      K2

      K3

      K4

      K5

      则K1(计算式),K1、K2、K3、K4、K5之间的关系为(用“>”“<”或“=”连接)。

    3. (3) t5~t6阶段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若A的物质的量共变化了0.01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A(g) + B(g)⇌3C(g)  ΔH,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达 ΔH =
    4. (4) 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4mol A、2 mol B和1.2 mol C,达到平衡时,体系中 C的百分含量比t1时刻C的百分含量(填“大于”“小于”“等于”)。
    5. (5)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A)=2v(B)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2v(c)=3v(A)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6. (6)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三、填空题
  • 24. 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A和1 mol B,发生下述反应:3A(g)+B(g) 2C(g)+3D(s),5 min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0.6 mol/L。
    1. (1) 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2. (2) 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将向(填“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移动”或“不移动”)。
    3. (3) 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加入氦气,达到新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4) 当增加A的浓度,B的转化率;若将C分离出来,化学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四、实验题
  • 25.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取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50mL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除此之外,装置中的一个明显不正确是,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2. (2) 若改用60mL0.25mol·L--1H2SO4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3. (3) 近似认为0.55mol/L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通过以上数据计算中和热ΔH=(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 (4) 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