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17-10-25 浏览次数:97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人们散步时的速度大约1m/s B . 学生用文具盒长2.1cm C . 适合人睡眠时声音响度约70分贝 D . 你正在解答的试卷宽度约为2.68cm
  • 2. 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早己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B .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C .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 . 龟的平均速度大
  • 3. 如图是A、B两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对A、B两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运动 B . 小球A做匀速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 . 小球A,B都做匀速运动 D . 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 4. (2015八上·桑植期末) 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 . 汽车,羚羊,运动员 B . 羚羊,汽车,运动员 C .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 5.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在进行加油进程中,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 . “歼—10”战斗机 B . 地面上的房屋 C .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 . “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 6.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就会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 .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 .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7.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 . 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 8. 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   )
    A . 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 B . 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 C . 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 D . 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
  • 9.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水中的倒影 B . 水中的筷子 C . 夜晚的灯光 D . 镜中的陶
  • 10. 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 . 造型美观 B .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 . 增大采光面积 D . 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 11. 如下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如图所示),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 .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 .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 .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 .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 13. 使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本书的长度,下列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 . 18.40厘米 B . 18.40 C . 1.84分米 D . 18.4厘米
  • 14. 由公式v=s/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
    A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 路程与时间成反比
  • 15. 古诗中在描述夕阳西下的情景时,有“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在夕阳的照射下看上去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A . 发出红光 B . 发出白光 C . 反射夕阳中的红光 D . 折射出夕阳中的红光
  • 16.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 .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 . 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 17.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 18. 李华在照镜子时,当他向镜面靠近时(  )
    A . 他在镜中的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 他在镜中的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 他在镜中的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 . 他在镜中的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 19. 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舞动青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速度
  • 20. 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的绿柳树梢上婉转地歌唱,树梢距离水面高5m;在距离岸边2m的水中,一条锦鳞也在悠闲地游动。静观湖面,“锦鳞”、“画眉”和“绿柳”浑然一体,好一副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 . 水中的“画眉”是树上的画眉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 . 水中的“画眉”距离水面1m C . 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锦鳞”到水面的距离一定小于1m D . 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和“锦鳞”都是虚像
二、填空题
  • 21. 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 22. 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有水的钢管的一头敲一下,另一人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次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传播的.
  • 23. 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为参照物.
  • 24. 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不同.
  • 25.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和蓝.
  • 26. 春天,美丽苍源河公园,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 27. 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真空中的光速为米/秒.
  • 28. 如图所示,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物体的长度为 cm.

  • 29.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33. 小敏和小倩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B间距离sAB cm,BC段所用时间tBC s,AC段平均速度vAC  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
  • 34.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在一起的硬纸板,可以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 (1) 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察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 (2) 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 (3) 右表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得到下列四组数据,表格中错误数据是第次的数据,正确的应该是

    4. (4) 本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5.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 (2)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
    4. (4) 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5)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五、解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