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13 浏览次数:16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死时孔子痛苦,但仍然反对颜渊厚葬;孔子对阳货反感,但是为了礼尚往来,仍然要去拜访。孟子也守“礼”,但鲁平公没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孟子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凭己意。造成孔孟这种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 孔孟二人个性存在差异 B . “彼一时,此一时也” C . 孟子始终坚守“性本善” D . 儒家的尊卑演变为平等
  • 2.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材料认为统治者应该 (    )
    A . 农商并重 B . 以粮救荒 C . 以农为本 D . 顺应自然
  • 3. 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
    A . 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 . 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C . 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 D . 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
  • 4. 隋唐以来,一切皇帝的命令必须经过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封驳、尚书施行的连锁行政制度,只存在于政治理论上,存在于个别事例上。材料表明 (    )
    A . 三省六部制度形同虚设 B . 三省能够有效制约君权 C . 三省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D . 君主不能直接下达政令
  • 5. “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踏、踢皮球的活动。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普及很广,宋代蹴鞠艺人组织社团,制定社规,如要和气、要信实、要礼法、要尊重、戒争斗、戒酒色等等。据此可知,当时蹴鞠 (    )
    A . 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 B . 推动了军事力量增强 C . 源于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D . 有助于形成忠君思想
  • 6. 清朝中叶以后,官吏数量早已超过定员,但是,进士人数仍然不断增加。考生过多,带来了阅卷的困难,造成有实力者落榜,才疏学浅者侥幸当选,考场上出现替考等歪风,朝廷屡屡发布训诫,但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材料反映出清中叶后的科举制度 (    )
    A . 朝廷优待读书人 B . 难以维系的窘境 C . 科举阅卷误差大 D . 官员的坚决反对
  • 7. 伯里克利曾经说过,“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物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材料说明古代希腊 ( )
    A . 悲天悯人 B . 自由民主 C . 崇尚人治 D . 法律至上
  • 8. 恩格斯认为:“古代罗马法——它几乎完满地反映了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据此可知 (    )
    A . 西方国家完全采用罗马法 B .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C . 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完整 D . 罗马法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基础
  • 9. 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 (    )
    年份 1500 1600 1700 1750 1800
    亚欧大陆人口数量 4.5亿 5.45亿 6.1亿 7.2亿 9亿
    A . 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 . 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 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 . 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 10.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政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 . 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精心编写通俗读物 B . 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 C . 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 D . 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 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
    A .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决定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 . 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C . 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农村出现廉价劳动力 D . 同时期英国以外的地方不具备工业革命条件
  • 12. 1875年的法国宪法规定:总统签署的法令须有一名阁员会签方能有效;总统解散众议院需要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虽然由总统任命,但需要对议会负责,而众议院又可被总统解散。材料所述内容 (    )
    A .   是孟德斯鸠思想的具体实践 B . 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 . 确保了总统的权力高于议会 D . 为法国复辟君主制铺平了道路
  • 13. 同治三年时有官员说:“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非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船舰之精也,一在机器材料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材料说明 (    )
    A . 列强敢于侵华的原因在于利器精兵 B . 传统的“天朝上国”开始被打破 C . 中国可以购买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D .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14. 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    )
    A .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 D .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 15.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未庄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材料反映了 (    )
    A . 辛亥革命具有局限性 B . 旧官僚依旧是政府官员 C . 剪发辫是革命的象征 D . 革命对未庄未产生影响
  • 16. 1918年11月17日,六千名中国人在北京游行,庆祝西方民主在对抗德国专制上所取得的胜利。怀抱这种期待,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代表们对于中国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权益的信心来自 (    )
    A .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会议 B . 中国代表团对世界秩序的信任 C .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D . 美国主导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
  • 17. 全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7日开幕。大会通过苏维埃政府劳动法、土地法、经济政策等一切关于全中国工农利益的法令。材料反映了 (    )
    A . 社会保障巩固了中央苏区政权 B . 众多的法律法规保证了反“围剿”胜利 C . 苏维埃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 D . 红色政权的建立是社会保障的历史条件
  • 1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六场大的运动,下述内容反映了 (    )

    A . 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 B . 陕甘宁边区政府大力解决人民困难 C . 为党的政权建设问题积累经验 D . 团结工农进行经济建设是当务之急
  • 19. 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 (    )
    A .   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B . 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 D . 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
  • 20.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在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稍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的题词和讲话 (    )
    A .   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 B . 证明了深圳特区的繁荣兴旺 C . 明确了我国必须发展生产力 D . 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21. 20世纪末,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它为欧洲制造业生产零件,从世界各地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进行投资,在美国购买银行,并在欧洲和非洲设立工厂。材料反映了 (    )
    A .   日本经济带有典型时代特征 B . 日本科学技术远远高于欧美 C . 日本利用朝鲜战争恢复国力 D . 日本战败后放弃了军国主义
  • 22. 遗传研究领域的先驱弗兰西斯·克里克宣布:“灵魂已经消失了”。认知科学家对人脑进行了更加彻底的分析。神经学研究表明思想是一种电化学过程,这一过程会产生神经键脉冲和蛋白质释放。据此,至少可以断言以前曾被当成是心灵的活动可能就在大脑之内产生。材料说明 (    )
    A . 科学发展使宗教信仰成为不可能 B . 遗传基因的差别使社会改造无效 C . 在人类发展史上智力与心灵相融 D . 唯物主义的观念有助于理解人性
  • 23. 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展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的思想开始受到称赞。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 (    )
    A . “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 B . 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 C . 依靠本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 D . 苏联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 24. 1991年12月23日,德国不顾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的劝阻,也不顾美国和欧洲共同的反对,单独宣布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自治共和国的独立。这表明德国 (    )
    A .   与美国公开分裂 B . 有外交自主力量 C . 为统一创造条件 D . 推动西欧一体化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多研究发现气候冲击引发的经济冲击是造成暴力犯罪、冲突和内战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宗教活动,从更广义的范围观察,它通过经济冲击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在气候冲击下更是暴露无遗。通过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气温的降低会显著增加社会不稳定程度,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学者考察了2000年来干旱与洪涝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影响,发现降雨量越少,游牧民族的入侵的概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温暖期,中国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

    ——根据梁若冰、(美)布雷特·辛斯基的文章整理

    材料二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指出: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服务器被一名黑客入侵,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之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人菲儿·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儿·琼斯正是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也无可厚非。

    ——沈立《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谈判的背景,分析国际社会对这一行为的怀疑和非议的原因并指出争议的本质。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按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等诗句。

    ——根据《史记》等文献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屈原在楚国的地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探讨屈原被后世所尊奉的原因
三、论述题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古代史有许多通史著作。史学家们往往按照朝代进行分期创作,并给该时期做以阶段性的概括,例如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概括为《大分裂》,将清朝概括为《帝国余晖》,这些题目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的秦汉、隋唐、宋、元、明的其中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能反映所选朝代的题目,并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