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15 中华传统美德

更新时间:2020-12-25 浏览次数:39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九上·武邑期末) 近年来,每到高校新生入学或自然灾害发生,就会有许多社会组织进行公开募捐活动,助贫困学生或受灾群众,募捐热潮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们积极响应各种募捐说明(    )

    ①人们的慈善意识不断增强

    ②人们的法治观念有待提高

    ③公民道德建设初见成效

    ④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传承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2019九上·苏州期末) 近日,南京两名男孩坐反公交,司机金师傅担心孩子们发生意外,带着他们跟车返程。下车前孩子们送给金师傅一瓶水被婉拒,随后又递上感谢纸条,包着5元车费,“谢谢您!字有点丑,希望您不要在意。”我们有感于人与人之间(    )
    A .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 .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 .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 .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 3. (2020七上·洛川期末) 2019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国家教育部把今年的教师节主题确定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年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社会各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这样做(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能够弘扬优秀尊师文化

    ②能够将优秀人才全部吸引到教师行列

    ③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引导社会各界认识到教师是最高贵的职业,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0九上·德惠期末)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无一不扣动国人心弦,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启示我们要(    )
    A . 培育民主素养 B . 弘扬传统美德 C . 弘扬法治精神 D . 崇尚公平正义
  • 5. (2019九上·吉林期末) 大学生张有琴骑车外出时,不慎刮擦到一辆停放的豪车,便在原地等候车主协商赔偿事宜。车主来了后,得知张有琴等了他一个多小时,当即表示不让他赔偿。大学生的做法体现出的美德是(    )
    A .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B .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C .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 .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 6. (2018九上·永定期末) 2017年6月15日,第四届郴州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暨郴州市创建“好人之城”启动仪式在郴州广电中心演播厅举行。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

    ①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更好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利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④有利于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2018九上·永定期末)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18九上·阜阳期末) 2018年1月1日,“中国好人榜”出炉。每月一次的道德模范评选,弘扬了社会正气,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我国之所以大力提倡公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因为它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③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19九上·港南期末) “仁”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表现为心中有他人。以下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 .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D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0. (2018九上·上城期末)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1981年,当中国男排首次冲出亚洲、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时,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喊出这一发自肺腑的响亮口号,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这一口号,折射出北大学子(    )
    A .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 .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 .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格 D . 诚信守法、 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 11. (2018九上·嘉兴期末) 传统美德万年传。下列词句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③日落云回首,江清霞染红      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2. (2018九上·来安期末) 7年前大雪纷飞的平安夜,他毅然决然地从英国剑桥飞回祖国怀抱,脚步声震惊了整个世界。他就是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我们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中华传统美德有(    )

    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②忧国忧民,道济天下

    ③信守法、见利思义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19九上·防城港期末)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2018年5月至11月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关于开展这一活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践行美德,少年责无旁贷 B .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代代相传 C .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高尚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的民族理想 D . 中华传统美德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物质保证
  • 14. (2018九上·抚宁期末)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表是该法律中的第26条、第183条,这两条法律条文分别维护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第26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183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A .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B .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 C .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 . 忧国忧民,见利思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 15. (2019九上·大安期末) 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留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从卢永根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传统美德有(  )
    A .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B . 诚实守信、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C .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D . 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原则
  • 16. (2018九上·西城期末)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2018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包括“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我的家风故事”“英雄在我心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华传统美德一成不变

    ②学习传统美德必须开展大型活动

    ③中华传统美德应代代相传

    ④通过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18九上·蚌埠期末)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下列没有蕴含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是(  )
    A . 大禹治水 B . 负荆请罪 C . 苏武牧羊 D . 掩耳盗铃
  • 18. (2019九上·锦州期末) 40岁的郭俊华是天津保坻区一家皮革厂工人,六年前,她的丈夫因白血病去世。留下体弱多病的公公、未成年的儿子和20多万元的债务。郭俊华挑起生活的重担,早出晚归打工赚钱,替夫还账信守不渝,因此获得道德模范称号。在郭俊华身上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③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④孝老爱亲、勇于担当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9. (2019九上·克东期末)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  )
    A . 内容 B . 精髓 C . 根基 D . 表现
二、材料分析题
  • 20. (2019九上·郑州期末) 因坐过站,重庆一乘客与司机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坠江;高铁上个别人公然霸占他人座位,无理取闹;面对警察的正常执法,有人撒泼打滚、胡搅蛮缠……近期,发生在公共场所的这些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事件,受到公众和媒体的一致谴责,网友留言:你的公民素质已“欠费”,文明“余额”已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净化着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文明、理性正在成为时代的底色。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述事件才显得格外刺眼。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如何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社会文明,正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 (1) 上述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事件有何社会危害?(三方面即可)
    2. (2) “公民素质已‘欠费,文明‘余额,已不足”,解决这一问题,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三方面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