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10-15 浏览次数:19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书法展示台。请正确、规范默写,再答题。
    1. (1) 默写《示儿》。
    2. (2) 理解词语:元:                   乃翁:
    3. (3) 《示儿》写出了诗人,表达了他
  • 2. 看拼音,写词语。

    huǎng  huà

    xiāo  huǐ

    fáng  ài

    lǎn  duò

    ēn  huì

    xié  tiáo

    ài  mù

    fā  shì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断  距    B .   壮    C .   弱    D . 丘 
  • 4. 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震   

          无     富丽

    2. (2) 画“----”的词语属于“千X万X”式,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画“      ”的词语含有人体器官名称,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3. (3) 上面词语中,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的词语是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 .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公园,汤阴湿地公园。 C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D . 颜真卿的字结构平稳,宽舒厚重;笔法多变,筋力老健。
  • 6. 按要求写句子。
    1. (1) 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换一种说法)
    2. (2) 蔺相如对秦王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3. (3)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运用该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4. (4) 根据漂亮的不同含义写句子:

      ①出色:

      ②好看,美观:

    5. (5)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实在是

    6. (6) 海力布借助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缩句)
  • 7.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不弃功于寸阴。
    2. (2) 漫游在古诗的海洋中,我们常被“情”所打动。读“”我感受到李白送别朋友的友情:读“”我体会到了林升对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气愤;而龚自珍的一句“”更是传颂千古,诗人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3. (3) 有人到你的家乡走搭石,你会告诉他一句俗语,有人浪费时间,你这样勉励他
    4. (4) 我们这学期学了民间故事,课本上描写民间故事的古诗是,这首诗描述的是情景。课外我还读了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不仅能领略到,还能认识到许多,如
  • 8. 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里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它的眼皮上有两层又长又浓的睫毛,外耳道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挡风沙的侵袭。

    A .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 B . 骆驼的身体具有适应沙漠的能力. C . 骆驼的鼻孔可以阻挡风沙的侵袭. D . 介绍骆驼的外形特点。
  • 9. 生活实践。

    汤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上出现了诸多圣人先贤,仁人志士。较为著名的有文圣,武圣,医圣,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请分别写一个。

  • 10. 社区新开一个“书吧”,是居民们借书阅览的好去处。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以下练习:
    1. (1) “书吧”入口处有“读者须知”,没有文字,只有标识。请你将标识转化为温馨的提示语。(任选一种)

      如第1个标识表示禁止大声说话。温馨提示语:静静的听书的声音。

      个标识表示;温馨提示语:

    2. (2) 如果书吧在墙壁上要悬挂名人名言,你会选择什么名言呢?试着写一句。
    3. (3) 书吧召开读书交流会,请概括织女和田螺姑娘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阅读天地。
  • 11. 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一)<节选>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眼中钉:

      好歹: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哥哥和嫂子的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
    3. (3) 文中画“     ”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4. (4) 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12. 阅读理解

    敲掉不要的李子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 (1) 看到短文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两个问题)
    2. (2) 本文共86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大约为分钟。
    3. (3) 本文发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 六月初 B . 七月初 C . 八月初 D . 九月初
    4. (4) 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
      A . 李子太多,采摘太辛苦 B . 想等李子的收购价涨上去 C . 不想费时费力采摘却拿来贱卖 D . 想要看李子烂在李树上
    5. (5) 请写出父亲打李子时的两种感受,试着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感受。
    6. (6)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13. 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去为他们喝彩,请运用你学过的表达方式及优美的语言文字,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吧,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