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1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历史老师利用下图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像讲述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20 万年,已经会 使用火,过着群居的生活”,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2. (2017七上·盐都期中) 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②③④
  • 3. 如图是中国象棋的棋盘,与棋盘中的“楚河”“汉界”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 . 项羽、刘邦 B . 陈胜、吴广 C . 炎帝、黄帝 D . 李冰父子
  • 4.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 . 政治、经济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B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 . 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 D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 5. (2018七上·新乡期末) 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

    A . 秦  汉 B . 西汉  东汉 C . 汉  三国 D . 三国  西晋
  • 6. 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成为(    )
    A . 大秦 B . 新疆 C . 安息 D . 西域
  • 7. 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文景之治 B . 昭君出塞 C . 张骞出使西域 D . 黄巾起义
  • 8. (2017·大石桥模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 联络大月氏,抗击匈奴 B . 控制西域各族 C . 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D . 设立西域都护
  • 9. 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 . 《九章算术》 B . 地动仪 C . 造纸术 D . 《伤寒杂病论》
  • 10.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    )
    A . 战国时期 B . 秦朝 C . 东汉末年 D . 西汉
  • 11.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 . “挟天子以令诸侯” B . 实行屯田制 C . 招贤纳士 D . 打败强敌袁绍
  • 1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的“壮心”是指曹操想要(    )
    A . 统一北方 B . 统一黄河流域 C . 统一全国 D . 统治江东
  • 13. (2015七上·芜湖期末)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 . 曹魏 B . 东晋 C . 西晋 D . 前秦
  • 14. 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 . 阶级矛盾的尖锐 C . 民族矛盾的激化 D . 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 15. 如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 江南经济发展 B . 北方文化繁荣 C . 专制统治加强 D . 国家统一完成
  • 16. 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    )
    A . 司马光 B . 司马炎 C . 司马懿 D . 司马睿
  • 17. 成语“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巨鹿之战
  • 18. 某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那么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    )
    A . 国人暴动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班超出使西域 D . 东汉灭亡
  • 19.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A . 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 . 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 . 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 . 勤劳致富
  • 20.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艺术是(    )

    A . 东汉的“蔡侯纸” B . 王羲之的书法 C . 东晋的人物画 D . 莫高窟的飞天
二、填空题
  • 21. 填充题
    1. (1) 为加强朝廷对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使之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 (3) 从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
    4. (4)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时约3000年的史事。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 23.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哪位政治家进行了改革?结果怎样?
    2. (2) 战国时期,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改革家又是谁?这次改革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3. (3) 结合以上两次改革,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五、综合题
  • 24. (2018七上·北碚期末)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年出版)

    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1) 材料一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
    3. (3) 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4. (4) 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5. (5) 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 25. 东汉(公元25—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历经195年。今天我们就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究东汉兴衰的相关问题

    (汉朝中兴)

    材料一:

    (东汉辉煌)

    材料二:

    (东汉衰败)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东汉是谁创立的?都城在哪里?
    2. (2) 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期国富民强的历史情景,请列举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他的统治有什么历史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东汉时期的什么历史状况?其严重后果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