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0-12-25 浏览次数:19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 (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2.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大意是治国不能急,不能用大火,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其反映的思想是 (    )
    A . 民贵君轻 B . 克己复礼 C . 无为而治 D . 格物致知
  • 3. 如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    )

    A . 儒家居各家中心的地位 B . 法家成为各家思想归宿 C . 诸子思想的传承与联系 D . 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
  • 4. 战国时期,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流派是 (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5. 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才造成了社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统统是“无用之辩”,“无用之辩”是“治之大殃”,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
    A . 以法治国 B . 实行仁政 C . 无为而治 D . 思想统一
  • 6.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    )
    A . 孟子和韩非子 B . 老子和韩非子 C . 孔子和老子 D . 孔子和墨子
  • 7.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 (    )
    A . 克己复礼 B . 道法自然 C . 制天命而用之 D . 以刑止刑
  • 8.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持此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    )
    A . 无为而治 B . 民贵君轻 C . 人之性恶 D . 以法治国
  • 9. “这一学派要求君主为民、利民,反对过分剥削劳动人民;提出薄葬、短丧的观点”。“这一学派”是 (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10. 《荀子·大略》载:“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
    A . 礼法并重 B . 崇礼抑法 C . 崇法抑礼 D . 无为而治
  • 11.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 “格物致知”的修养论 D . “大一统”的思想
  • 12. 《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    )
    A . 民贵君轻的思想 B . 无为而治的主张 C . 君权神授的思想 D . 重本抑末的主张
  • 13. 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由此可知他主张 (    )
    A . 格物致知 B . “致良知 C . 工商皆本 D . 经世致用
  • 14. 《二程遗书》中记载:“万物能有是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这体现了 (    )
    A . 理是万物的本原 B . 知行合一的主张 C . 工商皆本的观念 D . 经世致用的思想
  • 15. 明清之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思想家是 (    )
    A . 李贽 B . 王夫之 C . 黄宗羲 D . 顾炎武
  • 16. (2020高二上·泰宁月考) 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从中可知该学者主张 (    )
    A . 限制君权 B . 正心诚意 C . 格物致知 D . 经世致用
  • 17.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发明,大约在14世纪末经由波斯传入欧洲后,为 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 (    )
    A . 火药 B . 指南针 C . 印刷术 D . 造纸术
  • 18.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郭守敬的科学贡献是 (    )
    A .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 . 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C . 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 D . 对南北方的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 19. 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巨大影响。这项发明出现于 ( )
    A . 汉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20.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    )
    A . 《氾胜之书》 B . 《齐民要术》 C . 《农书》 D . 《农政全书》
  • 21.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是夜洋中不可往,惟观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据材料可知 (    )
    A . 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B . 指南针在北宋传入西方 C . 北宋时期发现磁石指南 D . 指南针通过朝鲜传入欧洲
  • 22. 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称颂李杜及其诗文。其中杜甫的 “三吏”“三别”等诗篇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主要是因为杜诗反映了 (    )
    A . 雍容华美的盛唐气象 B . 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 C . 唐末黄巢起义的动乱 D . 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 23. 明清小说中,以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为主线,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的作品是 (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西游记》
  • 24.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该宋词的风格特征是 (    )
    A . 刚健豪放 B . 婉约含蓄 C . 朴素写实 D . 沉郁悲壮
  • 25.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并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这里的“它”指的是 (    )
    A . 《诗经》 B . 《离骚》 C . 《西游记》 D . 《水浒传》
  • 26. 如图中的符号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它出现于 (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汉朝
  • 27. 两宋的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它的代表作是 (    )
    A . 顾恺之《女史箴图》 B . 阎立本《步辇图》 C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 . 郑板桥《墨兰图》
  • 28. 如图是南宋画家夏圭的《临流抚琴图》,画中一位士临流而坐,作抚琴之状。该作品(    )

    A . 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 B . 构图气势宏伟、画风豪放 C . 注重表现意境和笔墨情趣 D . 以人物为核心布局、构图
  • 29. (2019高一上·阜新期中)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句谚语是下列哪一艺术形式的体现(    )
    A . 书法 B . 京剧 C . 剪纸 D . 绘画
二、材料分析题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他抢救孩子,惟一的原因是出自于天生的同情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岳麓书社

    材料二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日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

    材料三  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到过许多州县,进行实地考察,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1. (1) 材料一是战国时期某儒学思想家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打的一个比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位思想家?其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2. (2) 西汉董仲舒最早提出了“三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处世道德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三字经)强调“三纲”“五常”的积极意义何在?
    3. (3) 材料三中的“他”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材料三反映了他什么思想主张?
  • 3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
    2. (2) 据材料二,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 (3) 据材料三,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
  • 32. (2020高一上·宿松期中)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

    材料三: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材料二、三均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四: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 (2) 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董仲舒在“深化儒经研究”方面有何贡献?“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对此,董仲舒提出了哪些主张?
    3. (3)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理学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创新的?列举北宋理学家核心思想。
    4. (4) 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到了封建末世,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5. (5) 综合上述材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