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

更新时间:2016-07-25 浏览次数:2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如果请你为右边的虎门销烟图题词,你应该写( )


    A . 不屈的抗争,禁毒的模范  B . 百年的屈辱,百年的灾难 C . 国家的屈辱,民族的衰落 D . 不平等条约,开启屈辱时代
  • 2.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鸦片战争爆发于( )

    A . 1840年 B . 1856年 C . 1894年 D . 1900年
  • 3.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北京条约》
  • 4. 电影《傲蕾·一兰》歌颂了达斡尔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英勇事迹,揭露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行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地区大片领土,其中包括( )

    A . 巴尔喀什湖东南地区 B . 库页岛 C . 辽东半岛 D . 伊犁地区
  • 5. 他进行过改革;他抗击过外来侵略,收复过失地;在清王朝萧条的景色中他展现了中国人的一点尊严。他是( )

    A . 李鸿章 B . 左宗棠 C . 邓世昌 D . 康有为
  • 6.

    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义和团运动 D . 八国联军侵华
  • 7. 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

    A . 怀特:1839年我的鸦片被中国人搜缴,我被迫承诺永不带鸦片来中国 B . 詹姆斯:1845年向清政府申请在上海开办工厂 C . 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我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D . 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 8.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下图是连环画的封面,请你判断它们反映的史实属于哪一主题( )

    A . 列强侵略 B . 民族抗争 C . 近代探索 D . 民族崛起
  • 9. 2011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某网站以此为题开展了网络征文活动,以缅怀历史、继往开来。下面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   中国屈辱史之始——鸦片战争 B . 英法联军罪孽——火烧圆明园 C .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 D .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
  • 10. 近代中国对外国的强大与侵略,既有仇恨,也有不断地学习,以致当时有“敌人就是我的老师”的说法。19世纪末哪一事件是这一心态最典型的表现(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1. 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上是为了( )

    A . 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 . 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 . 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2. 《武汉赋》这样描述了一桩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桩历史事件是( )

    A . 张之洞参与的洋务运动 B . 康有为发动的戊戌变法 C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D .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13.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

    A . 民主、科学 B . 民主、共和 C . 自强、求富 D . 民主、法制
  • 14. 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的是( )

    A . “还我青岛” B . “自强”“求富”      C .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15. 有人说“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活动在这里发生并影响全国。1921年夏,在上海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 . 中共一大召开 B . 黄埔军校成立  C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 . 人民军队诞生
  • 16.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 )

    A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 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 . 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 .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17. “一从霹雳响南昌,玉帝心惊背脊凉。玉斧频挥削铁柱,黎民拭目待霞光。”这首诗盛赞的事件与下面哪幅图关系最密切 ( )

    A . B . C . D .
  • 18. 201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 19.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 . 扩大革命根据地 C .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 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 20. 下列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

    ①翻越大雪山 ②飞夺泸定桥 ③遵义会议会址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塔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④①②③ D . ③②①④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 (1) 材料一显示的是一场战争的形势局部图,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哪一条约签订之后,近代中国的主权开始纷纷丧失?

    2. (2) 材料二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该残迹留存距今(2011年)多少年? 英法侵略军为什么要将圆明园焚毁?

    3. (3) 曾国藩的思想,表明他决心投身于哪一运动?材料一、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

  • 22. 2011年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两个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A,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辛亥革命宣扬了B,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回首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革命党自己掌握的有强大战斗力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有一支……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合作者和继承者”。

    ——上述材料选自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

    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1. (1) 材料一中A、B两处应该填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 (2) 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标志着我们的“……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创建的事件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说道:“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合作者’。”请用史实证明。

    4. (4)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和及时纠正,才使我党永葆青春,立于不败之地。请举出一个“及时纠正”的事例加以说明。

  • 23.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大学探望广大师生,他要求同学们“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①事件名称:

      ②直接原因:

      ③性质:

      ④最能反映性质的口号:

    2. (2)

      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请在下面年代尺上标出“新阶段”的起止时间,并写出“新阶段”的名称。

    3. (3) 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结合上述材料和温总理的讲话,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或体会。

  • 24.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收集材料 

    ……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收集图片

      为了用史实来证明20世纪20年代该政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小明收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请你帮助他整理。

    2. (2) 图一和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幅图片的排列顺序是

    3. (3) 图一所反映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

    4. (4) 图三所反映的北伐战争是该政党与哪个党派共同领导的?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融入情境

    5. (5) 通过对以上材料、问题的探究,上述的革命实践活动对你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