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合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0-12-16 浏览次数:1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凌青1990年讲话:“……151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中光辉的一幕是的指(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武昌起义 D . 北伐战争
  • 2. (2020·河南)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有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
    A . 签订《南京条约》 B . 设立总理衙门 C . 镇压农民起义 D . 建立近代工厂
  • 3. 某位历史学家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侵略中国的强盗帮中,沙皇俄国实际上成了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主要原因是俄国( )
    A . 割占我国香港岛 B . 强占我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C . 大肆劫掠圆明园 D . 获得兵费赔偿白银2亿两
  • 4.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史实和结论。下列哪一项属于历史史实( )
    A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 .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5. 1851年的一天,一群头缠粗布巾的人聚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金田村,在一片欢呼声中他们庄严宣布举行起义,公开宣告同满清王朝处于武装对立的地位。领导这次起义的农民领袖是( )
    A .   洪秀全 B . 李秀成 C . 石达开 D . 杨秀清
  • 6. (2018·南京)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
    A . 创办民用工业 B . 任用维新人士 C . 实行三民主义 D . 宣传民主科学
  • 7. (2019八上·襄汾月考)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    )
    A . 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 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 8. (2018·海南)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 . 虎门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 9. 1894 年11月美国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具。”能佐证该报道的有力史实是( )
    A .   参加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市民 B . 甲午战争日本制造了旅顺屠城事件 C . 强行占领山东青岛等地 D . 甲午战争中中日黄海大战的惨烈
  • 10.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 .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 .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 .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 11. “窃闻与日本……伏仡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材料中的“皇上”指( )
    A . 道光 B . 咸丰 C . 光绪 D . 同治
  • 12. 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袁世凯的出卖 B . 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 顽固派的强大 D . 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 13.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 .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 黄花岗起义
  • 14. (2020九上·江门开学考) 不平等的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绞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始于(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15. “神助拳,义 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 . 外国侵略者 B . 清政府 C . 慈禧太后 D . 满洲贵族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材料四: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因鸦片走私而爆发的是哪场战争?
    2. (2) 材料二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请举两个与战后割地有关的史实例子?
    3. (3)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从材料三看,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4. (4) 材料四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请指出该条约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5. (5) 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九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规划如此之远,拓地如此之广,岂非其举国上下积虑殚精,人思自奋之效乎?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洋务派进行的近代军事工业建设,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供应工厂燃料等,各类民用企业也纷纷出现。即使在洋务运动停办后,许多民间企业也并没有消失。

    材料三:光绪七年(1881 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駛往东南两洋,今且骚驶(qinqin, 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向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安徽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裨。”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为了不“为小邦所轻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运动?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从材料二来看,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为此洋务派还提出了什么口号?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4. (4)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指出该运动的历史地位。
  •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时(1860年),清朝官吏都不懂外语,跟洋人打交道很困难。于是,恭亲王建议在总理衙门领导下,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以任翻译。1862年,清廷批准开办京师同文馆,从八旗子弟中选出十人,专学英文。

    材料二:中国在甲午战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兴办新式学堂。

    材料三: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取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兴办的政治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创建的新学堂名称。此次改革运动历史上称为什么运动?
    3. (3) 据材料三、概括20世初中国教育发生的新变化。根据材料指出该变化带来的影响?
    4. (4) 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