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18 浏览次数:1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一个中学生身体的质量最接近的是(   )
    A . 0.5kg B . 5kg C . 50kg D . 500kg
  • 2. (2018八上·寮步月考) 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 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 C .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 .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 3.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的是(  )
    A . 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 B . 建筑工地严禁夜间施工 C . 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 D . 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
  • 4.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声音传播的条件
  • 5. (2018·琼海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 6. 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生日,为庆祝祖国70周年,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其中直升机方队组成了“70”字样飞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其中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 . 某一架直升机相对于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 C . 直升机是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是地面 D . 直升机是静止的,它们的飞行速度可以不同
  • 7. (2019八上·珠海月考) 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 甲、乙两车都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 . 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
  • 8.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 .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9. (2016八上·普安期中) 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 . 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 . 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 D . 吃冰棒可以解热
  • 10. (2018八上·成都期中) 如图,小明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明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1. (2014·崇左) 当你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里的像是虚像 B . 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C . 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人向镜靠近0.5m,像将远离镜0.5m
  • 12.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 可知,ρ与m成正比 B . 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C .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D . 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 13. 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 B . 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 .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 .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 14. (2020八上·惠城期末) 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 .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 .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 .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 15. (2017八上·甘肃期中)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   )
    A . 1:1 B . 1:3 C . 9:1 D . 1:9
  • 16. (2019八上·辽阳期中) 一个瓶子正好能装满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 . 酱油 B . 花生油 C . 白酒 D . 茶籽油
二、填空题
  • 17. (2018八上·渭源月考)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为cm。

  • 18. (2019八上·北流期中) 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能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医院里可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了声音能传递
  • 19. 小亮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1m,小亮距平面镜中的像m,像的大小(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 20.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 21.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上,然后透过水滴和玻璃看书上的字,发现字了,这一现象中水滴相当于镜,此时它的成像原理相当于镜。
  • 22. 小明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橡皮泥的密度是kg/m3;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 , 其质量是g.若将这块橡皮泥捏成中间空心的形状,它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四、简答题
五、实验题
  • 26. 如图中,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甲乙两组同学选取了“萘”和“石蜡”两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 (1) 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3) 根据图像,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
    4. (4) 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使用以上装置做水沸腾实验,当烧杯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 27.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A蜡烛为成像物体。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釆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2. (2) 小明将A蜡烛放在离玻璃板5cm的位置上,B蜡烛应与A相距cm处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 (3) 小明拿掉B蜡烛,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平面镜成(选填“虚”或“实”)像。
  • 28. 如图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再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 (2) 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金属块放在天平的盘,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质量m=g;
    3. (3) 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为cm3 , 金属块密度ρ=g/cm3
    4. (4) 实验中所用细线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偏大、偏小)。
六、计算题
  • 29. (2018八上·东营期中) 国庆长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外地游玩,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 (2) 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 (3) 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向前面远处的大山鸣笛,6s听到回声,大山多远?(声速为340m/s)
  • 30. 一辆油罐车装了 的石油,从甲地开往相距120km的乙地,需要2小时30分,到达目的地后,技术员从车上取出 的样品,测出其质量是80g,试求∶
    1. (1) 油罐车的平均速度;
    2. (2) 石油的密度;
    3. (3) 这辆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 31.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3kg的水(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石块密度ρ=2.6×103kg/m3),求:

    1. (1) 瓶中水的体积V1
    2. (2) 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 (3)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