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0-12-09 浏览次数:1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这说明(    )
    A . 不同的社会身份,该享有不同的权利 B . 人们仅以地缘关系为准建立社会关系 C .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D . 因身份差异人们的义务完全不同
  • 2. 对下图漫画中“宅男”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应积极地生活更加亲近社会

    ③利于运筹帷幄形成正确观念    ④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潮中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19年7月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以来,很多环保志愿者走进社区,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种类型分类,手把手帮助社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是环保志愿者(    )
    A .  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B . 吸引人们注意的作秀行为 C . 是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 D . 关注个人发展成长的行为
  • 4. 微信被青少年普遍视为“交友利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利用微信造谣传谣、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微信也成为了“危信”。对此,我们青少年应(    )

    ①减少浏览,拒绝微信上的所有信息    ②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远离网络微信,过健康纯粹的生活    ④遵守网络规则,强化法律保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5. 聚焦闯红灯现象。交警:“同志,你没有看到红灯吗?”闯红灯司机:“看到啦!”交警:“看到了,你怎么还闯红灯?”司机:“但我没有看到你啊!”交警:“同志,你既要目中有警察,更要心中有交规啊!”上述对话说明(    )

    ①司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不充分    ②遵守交通规则要自律他律统一

    ③经过红绿灯时要特别留意交警    ④依据意愿有时可改变规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6. 中国青年报社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56.4%的受访者认为过度依赖网络搜索会导致认知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51.3%的受访者觉得只接受别人的思想,会变得没有思辨力。其他问题还有:思维简单、没有创新能力(46.0%),记忆力减退、知识储备有限(44.1%),沟通解决问题能力下降(19.9%)等。由此可见(    )
    A . 网络是把双刃剑,上网有利有弊 B . 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 C .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学习生活 D . 远离网络有助于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 7. 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下列情形中,属于健康、文明上网的是(    )
    A . 小王应网友邀请,瞒着家长和老师,在某网吧独自与网友见面 B . 小谭上网查阅资料时,不假思索加了“申请好友”的帖子邀请 C . 小敏网游时依据“在线时间过长,建议休息”提示退出了游戏 D . 小云在网上冒用同学小华的网名发布虚假信息,诋毁其他同学
  • 8. 务工人员小李在工地辛苦工作了一年,但遭遇工地负责人以种种借口拖欠劳务工资。万般无奈,小李准备用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讨要工资,该手段应是(    )
    A . 请求相关劳动仲裁部门加以调解 B . 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诉说原委 C . 到当地人民法院状告工地负责人 D . 借媒体曝光拖欠劳务工资行为
  • 9. 下面漫画倡导“见义勇为”向“见义智为”转变,启示我们青少年发现或遭遇违法犯罪时应(    )

    ①学会拨打“110”报警,请求警察帮助     ②保护好违法犯罪的现场或证据

    ③与违法犯罪分子周旋以赢得充裕的时间    ④奋不顾身地阻止犯罪分子逃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围绕产品质量纠纷与推进质量的提高,“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对此,下列认识不恰当的是(    )
    A . 我们要善于通过规则的改进,促进发展 B . 我们要做规则的坚定维护者,拒绝变化 C .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更新过时规则 D . 基于变化,调整和完善原有的规则
  • 11.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话主要告诫我们(    )

    ①文明有礼就是态度谦和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④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下列能正确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联系的是(    )

    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都因违法而受处罚    ④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消费者张女士表示以前网购主要看评价,但常遇商家弄虚作假,评价掺水。现在她了解,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可查询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可证“身家清白”。目前张女士购买重要商品时,会及时查询。消费者张女士的购物经历表明(    )
    A .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B . 诚信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C . 实体店比较网购更可靠 D . 建立信用信息系统能杜绝失信
  • 14. 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都属于主刑 B .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 . 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管制等都属于附加刑 D .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 15. 薄熙来、周永康等一系列“老虎”受到法律严惩,“老赖”被拘留,财产被查封……这些表明了(    )

    ①凡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则

    ④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对守法公民则不起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2018八上·石林期中) 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体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千万不要小觑尊重的力量,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你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当我离开,愿爱留下死亡,并非落寞,而是生命的延续。”18年前就签下遗体捐献公证书的老人,18年后捐献遗体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老人的善举(    )

    ①平等待人的表现   ②是亲社会行为   ③是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④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材料体现出的社会化方式(    )
    A . 父母的抚育 B . 与同伴的交往 C . 老师的教诲 D . 社会的关爱
  • 19. 每年度的CCTV年度法治人物颁奖都将“弘扬宪法的精神、传递法治的力量”作为主题,展现和诠释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砥砺前行的代表,聚焦在平凡岗位上“接地气、敢担当”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可见,年度法治人物的评选启示我们青少年(    )

    ①学习他们,敢于斗争,既“见义智为”更“见义勇为”

    ②只有与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树立法治观念,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公民

    ④维护法律尊严,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小丽同学在放学回家路上遇见摩托车抢劫。小丽立即报案,并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及大致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丽提供的线索,很快抓捕到了犯罪嫌疑人。小丽的行为表明(    )

    ①路遇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作奋不顾身的斗争

    ②遇到违法犯罪行为首先要避险,学会逃避

    ③青少年既要勇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运用恰当手段,做有正义感、勇敢的学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近年来,少数中国人在公共场所随便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被国内外媒体爆料。对此,你想对这些人说(    )
    A . 在国内可以不拘小节,出国要注意文明礼貌 B . 在做不文明的事之前,要注意周围是否有记者 C . 文明礼貌不仅体现个人修养,而且关系国家尊严和形象 D . 其他人也有不文明行为,不必太在意
  • 22. 有人说,诚信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信就没有隐私,要隐私就做不到诚实。这种观点(    )
    A . 正确全面地认识到了诚信与隐私之间的相互关系 B . 说明要诚实就要把自己的事全部如实地告诉别人 C . 说明欲尊重个人的隐私,就无法与别人坦诚交流 D . 没有正确理解对待诚实与尊重隐私间的相互关系
二、分析说明题
  • 23. 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主题的活动,搜集到了以下两则新闻:

    材料一:常熟青年农民薛飞以新型的“互联网十众筹”的模式,通过“寻田记”软件查看农田的种养动态,突破了传统的种养管理,打造了一条全新的农业生产链。

    材料二:苏州智慧健康服务平台上线。市民通过该微信公众号,注册并完成线上实名认证,开通医院的预约挂号、线上支付、检查报告查询等服务。

    材料三: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中国好网民”,如何成为“中国好网民”?专业人士提出,关键要“三有”:一要有文明的网络素养和守法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二要有适度的分寸意识和清醒的智慧头脑,善于学习,远离“网瘾”;三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运用能力。

    1. (1) 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网络改变世界的?
    2. (2) “中国好网民”的“三有”要求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何启示?并简要说明理由。
  • 24. 材料一:战“疫”期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2020年2月3日,衡阳警方对自制视频咒骂湖北人民的刘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决定;4月3日,郑州“毒王”郭某故意隐瞒出境史,被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材料二:中国司法大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以初中生为主,占比为68.08%,是犯罪预防的主体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重点领域是犯盗窃罪、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厌学 逃学 辍学 流浪社会 劣迹行为 违法犯罪”,是大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基本轨迹。

    1. (1) 请从法律角度,分别说说刘某、郭某的行为各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2. (2) 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大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 25. 材料一:抗疫期间,无数人让我们感动。志愿者为滞留在外的流浪者送去被褥和棉袄;商家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原价销售。与此同时,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各类假新闻也不断涌现,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转发;2020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会议指出,要依法严惩利用疫情危害公共安全和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例如:苏州太仓王某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太仓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三日。

    材料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在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以此消减疫情的传播渠道,控制疫情蔓延。对此,有人认为,疫情面前,在公共场所是否佩戴口罩,防疫人员无权干涉。

    1. (1) 上述材料从“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角度,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 (2) 请紧扣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