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大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31 浏览次数:4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米,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最终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的是(    )
    A . 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B .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 . 神秘的楔形古文字 D . 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
  • 2.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深使我们信服。”伯里克利这段话强调的是(    )
    A . 制约个人权利 B . 尊重个人自由 C . 法律至上原则 D . 维护贵族利益
  • 3. 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提出了一个“历史的地理基础”概念,并按照地理特征把世界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干燥的高地同广阔的草原和平原;一种是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流过的地方;另一种是跟海相连的海岸区域。在这三种不同地域生活着的人们,塑造了不同的文化精神。下列属干“海岸区域”文明的是(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罗马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中国文明
  • 4. 在欧洲中世纪的千年中,基督教分裂出不同的教派,势力也越来越大,影响着欧洲的思想与文化。基督教诞生于(    )
    A . 古代印度 B . 古代希腊 C . 巴勒斯坦地区 D . 阿拉伯半岛
  • 5. 查理大帝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下列措施与他有关的是(    )
    A . 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B . 要求封臣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 C . 鼓励基督教的发展,提出了“什一税” D . 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
  • 6. 中世纪欧洲城市市场狭小且具有地方性,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手工业行会。它的行规,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材料表明行会(    )
    A . 加大了同行之间的竞争 B . 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 C . 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 . 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 7. 一些西方学者称查士丁尼的功绩不在其辉煌的战绩、雄伟的教堂,而是他的法典编纂事业。材料所强调的查士丁尼的功绩是(    )
    A . 使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B . 建造了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C . 稳固了帝国的社会秩序 D . 主持汇编了《罗马民法大全》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5至11世纪之间,与拜占庭帝国相比,西方是原始的、无足轻重的,但是,在这几个世纪中,西方正在为一个新文明奠定基础,而拜占庭却在靠其辉煌的,然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直到其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作者认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 . 兼收并蓄 B . 承前启后 C . 守旧保守 D . 野蛮落后
  • 9.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B

    《十二铜表法》沙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权、宗教法等内容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C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

    D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

    既增强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大化改新”“幕府统治”“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 封建时代的亚洲 B . 封建时代的欧洲 C . 古代亚非文明 D . 古代欧洲文明
  • 11.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材料直接说明阿拉伯人(    )
    A . 保存和传播了西方文明 B .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C . 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D . 通过丝绸之路往返于欧亚之间
  • 12. 14世纪前后,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购入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材料体现了(    )
    A . 西欧租地农场的出现 B . 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C .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D . 西欧城市的兴起
  • 13. 马克思、恩格斯曾评价它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它之前只能画神不能画人,在它之后的作品千姿百态。它把人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的创造性就像火山一样爆发。”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新文化运动 B . 文艺复兴 C . 戊戌变法 D . 启蒙运动
  • 14.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这样评价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都是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另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这种“新诞生”的文化是指(    )
    A . 马克思主义 B . 理性主义 C . 人文主义 D . 三民主义
  • 15. 下图所示作品属于达·芬奇的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
  • 16.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三: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材料四: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反映的西周分封制的依据和分封对象。图二所示的封君封臣制度有何特点?
    2. (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材料二中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三分析,租地农场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谈谈该历史事件有何意义。从图四中可以看出西欧庄园具有怎样的特点?
  • 17.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0世纪逐步出现的西欧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在其发展繁荣之后必然会对其母体——封建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 力量,它与落后的束缚其发展的封建制度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必将突出与尖锐化。并最终演变为导致其瓦解的主体力量。

    ——摘编自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摘编自斯塔大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摘编自(美)汤普逊著,徐家玲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它们显得十分独特”的“独特”之处。
    3. (3) 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城市的兴起一论结果,是革命的”?
  • 18. 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它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恩格斯这样称赞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未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又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中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中国的人文主义,意思是中庸之道,也可称作“庸见的崇拜”。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即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中国与欧洲的不同。似乎在于西方人有更大的能力去获取和创造。享受事物的能力则较小。而中国人享受仅有一点东西的决心和能力都比较大。刻画中国人的性格不能不提及保守性,否则就不完整了。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两幅画像中的人物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马克思称赞“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比较中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并简述其相同之处。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 19.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刘老师以“治国法要”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材料一:希腊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间的用式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 法治理念的转变》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材料二:

    1. (1) 阅读上面两段材料,从希腊人的观念中能汲取哪些治国理念?辛亥革命在“民治”方面有哪些革命成果?
    2. (2) 观察图一,闸述邓小平是如何运用政治智慧解决治国问题的?观察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
    3. (3) 治国方略是指治理国家的战略性的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策略。请以“治国法要”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以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雅典城邦公民政治

      ④《查士丁尼法典》⑤武士道⑥人类命运共同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