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0-12-14 浏览次数: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山顶洞人 C . 北京人 D . 蓝田人
  • 2.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居民
  • 3.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4. 以下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打制石器的出现  ②农作物种植  ③家畜饲养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2019·张家界) 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成吉思汗
  • 6. (2017七上·潜江月考)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 . B . C . D . 黄帝
  • 7. 舜是通过什么制度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
    A . 世袭制 B . 科举制 C . 禅让制 D . 考察制
  • 8. 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来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列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卿大夫     ②诸侯      ③士       ④周天子

    A . ④②①③ B . ④①②③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③②
  • 9. (2015七上·江苏期末)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A . 原始居民的生活 B . 商周的青铜文明 C . 春秋战国的纷争 D . 秦汉时期大一统
  • 1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秦朝 B . 夏朝 C . 商朝 D . 西周
  • 11. “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武王伐纣 B . 夏朝建立 C . 商汤灭夏 D . 长平之战
  • 12. (2016七上·惠安期中)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 13. 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是(    )
    A . 秦国、赵国 B . 齐国、楚国 C . 齐国、魏国 D . 秦国、楚国
  • 14. 某历史学习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 15. (2017七上·厦门期中) “它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句话中的 “它”是指(    )
    A . 长城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 16. 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
    A .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17. (2016七上·射洪期中)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西周、东周 D . 东周、战国
  • 18.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自称“始皇帝”的人为(    )
    A . 夏启 B . 商汤 C . 嬴政 D . 商鞅
  • 19. (2018七上·九江期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
    A . 陈胜、吴广起义中 B . 巨鹿之战中 C . 楚汉之争中 D . 刘邦建立汉朝后
  • 20. 2020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特别强调要继续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下列秦朝官职中起到监察作用的是(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刺史
  • 21. (2016七上·苏州期中) 秦朝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什么字体(  )

    A . 隶书 B . 大篆 C . 小篆 D . 楷书
  • 22. 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    )
    A . 牧野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楚汉之争 D . 巨鹿之战
  • 23.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政策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尊王攘夷 C . 推恩令 D . 休养生息
  • 24.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 . 盐铁专卖 B . 文景之治 C . 社会稳定 D . 大一统
  • 25.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的相同点是(    )
    A . 都是开国皇帝 B . 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 . 都实行残暴统治 D . 都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二、综合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论语》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什么?
    2. (2) 指出材料二中孔子的政治主张和学习方法分别是什么?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孔子的历史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4. (4)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 2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在年老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伯)益而朝启,启便即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

    ﹣﹣《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启即天子之位”说明什么政治制度代替了禅让制?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哪个?为建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是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的体现?
    3. (3) 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置了什么官职?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 28.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位诸侯会盟其他诸侯,成为首霸,《史记》中曾记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改编自《史记》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史记》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一匡天下”的是谁?写出他能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2. (2) 材料二所讲述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年哪一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