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0...

更新时间:2020-12-19 浏览次数:1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计算机芯片中有大量用硅、锗等材料制成的电路元件,硅和锗属于下列哪些材料(   )
    A . 导体 B . 半导体 C . 绝缘体 D . 超导体
  • 2. 有些劣质导线看上去很粗,其实是将导线外面的绝缘塑料做得比较厚,而导线的直径明显比电线规格上标定的直径要小,引起电阻偏大.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引起这种导线电阻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 . 导线的长度 B . 导线的横截面积 C . 导线的材料 D . 导线的温度
  • 3. 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
    A . 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B . 一样多 C . 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D . 冷水吸收的热量多
  • 4. (2017九上·江汉期中) 如图所示,与实物图一致的电路图是(    )

    A . B .      C . D .
  • 5.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5V,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灯微弱发光,经检测灯泡完好。用电压表测得a、b间的电压为0.6V;断开开关S,测得a、b间的电压接近1.5V,对于此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开关S接触不良 B . 电池太旧,内阻过大 C . 灯泡两端接线短路 D . 灯泡两端的接线中有一根已经断开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注射器中的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 . 图乙中,热水中的墨水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 . 图丙中,晃动试管中的沙子后,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 D . 图丁中,海边白天总是出现海陆风,说明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小
  • 7. (2019九上·深圳月考) 在“伏安法测灯泡电阻”实验中,小章发现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时,它的亮度随之减弱,测量的小灯泡电阻也相应减小,造成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 . 导体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B .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C . 电压减小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变,电阻减小 D . 电压减小时,小灯泡亮度变暗,温度变低,电阻变小
  • 8. 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小致对图像信息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当乙两端电压为2.5V,其电阻值为5Ω B . 甲和乙均是定值电阻 C . 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3V D . 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干路电流为0.4A
  • 9.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2=2R1 , 滑片P在R2的中点。闭合电键S,由中点向左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     )

    A . 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B . 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C . 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变小; D . 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的差变大。
  • 10.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 。当开关S接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当开关S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   )

    A . 0.25A B . 0.3A C . 0.35A D . 0.4A
二、填空题
  • 11.                     
    1. (1) 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轮胎会发烫,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了物体内能。人在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儿,这是现象。
    2. (2)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用这个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而张开。
    3. (3) 某柴油机的能量流向如图所示,其中内能输入为1kg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那么,从能量流向图可以得出该柴油机的效率为%,柴油的热值为J/kg。

  • 12. 防电墙技术是为了适应我国的用电环境开发的一种利用在电热水器上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相当于在人体和电线之间装了一个很大的“水电阻”,一旦发生漏电现象,“水电阻”与人体(填“串联”或“并联”)在一起;这个“水电阻”会起到(填“分压”或“分流”)的作用;若发生漏电后,则加在人体两端电压将会低于V,从而保证人体安全。
  • 1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 , 测得U:U=4:3;则R1:R2= ;若只断开开关S2 , 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则此时I:I =

  • 14. 如图甲所示为一自制握力计,电源电压U=3.0V,电阻R0=5Ω,电阻R1=2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V,虚线框内部分为握力测试端,B固定不动连接于轻弹簧一端,A端与金属片P相连并连接弹簧另一端,弹簧电阻不计,A、B与手接触处绝缘。

    1. (1) 电路设计:要使握力计能正常工作,下列电路连接正确的是_____。
      A . 点“1”与点“2”连接 B . 点“1”与点“3”连接 C . 点“2”与点“3”连接
    2. (2) 正确完成电路连接后,闭合开关S,改变施加在A、B两端握力大小,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且不为零,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 . R0断路 B . R1短路 C . 电压表短路 D . 金属滑片P处断路
    3. (3) 刻度调试:当A、B端不受握力时,使金属滑片P处于R1的a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V。当A、B端所受握力为10N时,金属滑片P刚好指在R1上距离a端 长度处,请计算回答“10N”应标在电压表V的位置上。
    4. (4) 若金属滑片P在a端时,弹簧测好处于原长,弹簧所受压力和弹簧压缩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对应的握力为N。
三、计算题
四、实验题
  • 17. 为了测量一只约5Ω电阻R的精确阻值,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1. (1) 电路中有一处连接错了,请你在接错的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2. (2) 实验过程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3. (3) 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18.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致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 (1) 实验前,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 (2) 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3. (3) 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4.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较高。
  • 19. 某实验小组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后,连接在A、B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 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若干。

    1. (1) 为了测量A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压表接在接线柱A和金属夹P上,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需要连接的一根导线接上,使电路完整;
    2. (2) 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变阻器的最端;
    3. (3) 某次实验中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2.1V,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为A,此时金属丝的电阻R=Ω;
    4. (4) 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得AP段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值R,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电阻值与长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比。
  • 20. 小致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他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分别为2.5Ω、5Ω、10Ω、15Ω、20Ω、2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5Ω 1A”。

    1. (1)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正确连接完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明显,电压表几乎无示数,那么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应该是

      A.电流表内部断路了           B.定值电阻断路

      C.定值电阻短路               D.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线断了

    2. (2) 排除故障后,小致实验前预设电压表示数为2V不变。为了电路安全,小致不能选用的定值电阻为Ω。某次实验时,将10Ω电阻换成15Ω后,他下一步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A”或“B”)端移动,同时眼睛盯着(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
    3. (3) 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小致绘出了I与 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
    4. (4) 小致分析:若预设电压表示数越大,那么滑动变阻器移动范围越(选填“大”或“小”)。若电源更换为可调电压电源,但仍预设电压表示数为2V不变,为了保证可用定值电阻均能正常进行实验,则该电源电压应该控制在V~V之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