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03 浏览次数:1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 , 那就不得了。 B .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令大家张目结舌 C . 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 , 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D . 《清明上河图》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 , 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面。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 “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鲁班是工匠。 C .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属于祈使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属于感叹句。 D .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句子中的“一定”充当的是定语。
  • 3.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 . ②③⑤④① B . ③②⑤④①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③⑤②④①
二、字词书写
  • 4.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然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正确抄写一遍。

    高树与低树俯昂生姿  假山与池沼相得益幛

  • 5. 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在朱德的笔下,母亲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不劳作,尤喜纺棉,并影响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朱自清的笔下,父亲步蹒跚,过铁道买橘,爱子情深。

三、情景默写
  • 6.  诗文默写填空。
    1. (1) 《饮酒》中表现诗人的生活志向,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诗句是“”。
    2. (2) 在《赤壁》中,诗人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3. (3)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4. (4)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矛盾《白杨礼赞》)
四、综合性学习
  • 7. 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为此,八(1)班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综合性实践活动,邀请你参加。
    1. (1) (拟写标语)2019年6月9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遗产日”,请你补写标语。

      保护文化遗产,

    2. (2) (活动设计)班级举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设计活动步骤。

      第一项:主持人开场白

      第二项:

      第三项:

      第四项:教师总结

    3. (3) (材料探究)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有说服力。

    4. (4) (口语交际)如果你是该校的志愿者,发现游客在景区文物上刻字留言,你将如何劝阻?

      对同龄人:

      对年长者:

五、名著阅读
  • 8. 根据要求答题。

      A  的歌声是“格里一依一依”“格里一依一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B  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求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

    1. (1) 《昆虫记》是(国籍)昆虫学家(人名)写的科普巨著。
    2. (2) 作者对于昆虫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3. (3) 文段中的A和B分别写的是哪两种昆虫?

六、诗歌鉴赏
  • 9. 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各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 . “角声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 . “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 .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 (2)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七、对比阅读
  • 10. 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完成各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委而之 

      ②善国者 

    2. (2) 翻译下面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3)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B .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C .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D .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 (4) 甲乙两文论述的内容相同之处是什么?
    5. (5) 甲乙两文分别从什么角度展开论述的?
八、现代文阅读
  • 11. 散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在那欢快的歌声里

    费伟伟

    ①童年的记忆里,有一块地方是回荡着歌声的。

    ②我的家乡是无锡。很小的时候,学校成立了几支“小红花”——少儿文艺宣传队。我有幸入选,常参加的节目是一头一尾:头里器乐合奏,我拉手风琴,还打过锣;尾就是大合唱。有时受演出场所限制,或邀请单位的原因,器乐合奏会减人,两架手风琴减一架,那肯定减我——我是进了“小红花”才学的。

    ③有时也会减些别的节目,但合唱一般会保留,老师说观众喜欢。那时我很是不解,唱得很一般呀,比如我吧,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吗?

    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本来节目就少,再不认真,万一像器乐合奏那样给“除号”了呢?再说,合唱人多热闹,多好玩呀。

    ⑤因为人多,淘气的孩子就会加些小动作。有一次,唱完最后一声,大家举手张开,做一个造型,后排就有人往前排那人的夹肢窝碰了下。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台下自然就笑倒一片。是故意?还是无意?故意无意自然都不会有人承认,那个笑出声的就吃了批评,虽然实际效果并不差——一群小孩子嘛,观众谁会计较这个。

    ⑥到了领唱环节,季亮从边上跨前一步,站到麦克风前。季亮和我同桌,个头儿全班最小,但此时俨然换了个人,自信满满,抬头挺胸,声遏行云。观众们悄声私语,啧啧称赞,令我羡慕不已。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这份荣光!我那时暗暗想。

    ⑦山不转水转。谁想到呢,这辈子还真有这么一天,我居然也跨前一步,出列领唱。

    ⑧那是二十年后,单位搞汇演,每个部门都出节目。我所在的部门合唱了《长征组歌》中的一曲。

    ⑨“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嗨——”

    ⑩那一刻,时光倒转,我仿佛回到了“小红花”,也像季亮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情而自信。

    ⑪台下的目光顿时袭来,那是我二十多年前站在舞台上时从未见过的。虽然领唱只有几句,但那歌声,伴着那些目光,后来常浮现眼前。

    ⑫同事告诉我,不是你唱得多好,但演唱时你那个投入劲儿、那个自在劲儿,还是挺有感染力的。

    ⑬旋律,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9日有删减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

    3. (3) 文章第④段“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4. (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的理解。
  • 12. 说明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

    1. (1) 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
    2. (2)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②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3.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张,衙门里使用的案则翘头非常高。 B . 桌最早指木质的桌子,侧重实用功能。后来写成卓越的“卓”,表示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 C . 案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 D . 在作者看来,“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这两种情绪是有高下之分的。
    4. (4) 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九、作文
  • 13. 题目一:

    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考虑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磨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感情真挚;(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4. 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

    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