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0-12-24 浏览次数:1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 目前普遍认为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 . 心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D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 2.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B . 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 . 人紧张时心跳、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 .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较长
  • 3. 正常情况下,人在酷热或严寒环境中机体都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酷热时,人体散热量远远大于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B . 酷热时,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 C . 严寒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有关 D . 严寒时,机体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 4. 高渗性脱水是指机体中水和钠同时丧失,且失水多于失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垂体释放到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 .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增多,使尿量减少 C .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大脑皮层会产生渴感 D . 若机体继续失水,细胞外的水分会向细胞内流动
  • 5. 下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TRH

    偏高

    偏低

    偏高

    TSH

    偏低

    偏低

    偏高

    A . 甲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 B . 乙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 C . 丙可能是甲状腺发生病变 D . 可通过注射TSH判断乙的垂体是否病变
  • 6. 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甲细胞、丁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 . 图中物质戊可进入丙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C . 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D .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 7.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茎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 光照和重力作用均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D .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 8.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A . 物种丰富度 B . 性别比例 C . 年龄组成 D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9. 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5hm2 ,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5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
    A . 125只/hm2 B . 75只/hm2 C . 25只/hm2 D . 50只/hm2
  • 10.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 .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 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增长速率始终大于0 D . 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初始种群数量不影响其K值
  • 11.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山区山脚和山顶的植物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 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 C . 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不存在竞争关系 D . 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12. 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重度生物入侵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B . 某区域内的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种群 C . 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 .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 13. 某湖泊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被围湖造田种植水稻,八十年代末因修复生态环境的需要而退耕还湖,几年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 B .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不变 C . 人为因素改变了演替的速度 D . 该种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 14.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进行酵母菌培养前,培养液要经过灭菌处理 B . 取样计数前,应该先轻轻振荡试管保证酵母菌均匀分布 C . 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可先进行稀释处理 D . 该实验的结果是酵母菌在培养液中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
  • 15. 某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各物种(甲~戊)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存在捕食关系,且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

    A . B . C . D .
  • 16. 某同学进行了生长素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组,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达到a点的生根数,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B . 甲、乙两组生长素浓度属于该实验的因变量 C . 甲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乙组的生长素浓度 D . 该实验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二、多选题
  • 17.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②③④是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 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C . 血浆中的O,进人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① D . 体液中细胞外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内液
  • 18. 下图为神经调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当神经元a兴奋时可使神经元b产生兴奋,但在神经元a兴奋之前,先使神经元c兴奋,则神经元b又不易产生兴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含有3个突触结构 B . a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 . c兴奋可能会对a的神经递质释放产生抑制作用 D . c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抑制b产生兴奋
  • 19. 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B . 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 C . 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D .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具有拮抗作用
  • 20. 2020年初在东非爆发的蝗灾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沙漠蝗虫因食量大、繁殖力强,危害极大。某科研小组对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沙漠蝗虫卵的数量 B . 对蝗灾区进行人工降水可有效控制蝗虫的数量 C . 蝗虫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 D .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不利于沙漠蝗虫的增长
三、综合题
  • 21. 青蛙后肢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能迅速缩回,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射弧中,当兴奋到达a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正电位”,形成该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后在 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引起上述信号变化的信息分子是
    2. (2) 刺激图中b处能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 (3) 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递过程,使肌肉松弛。实验人员在c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b处:若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一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说明肉毒毒素可能通过来阻断信息的传递;若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可能通过来阻断信息的传递。
  • 22. 下图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a~h表示激素,甲、乙、丙、丁表示内分泌腺,①~⑧表示部分生理活动,c的分泌受h的调控,乙为肾上腺,虚线表示神经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常,机体内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填“低”或“高”),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
    2. (2) 图中,激素a与b具有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当人饥饿时,除下丘脑外,还有(用“甲”“乙”“丙”“丁”作答)内分泌腺活动加强,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当处于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人体能通过(填序号)促使相关腺体分泌激素,使血糖浓度快速上升,可见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调节。
    3. (3) 图中,通过下丘脑、丙、丁调节激素g的产生,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调节。
  • 23.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的不同;培养时间为23h时,三组实验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填“a”“b”或“c”)曲线表示的细菌。
    2. (2) 若重复该实验,仅在接种时将细菌甲的接种量减少一半,则与减少之前相比,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3. (3) 计数后发现,c曲线表示的细菌甲种群的总数在培养基中的数量达到m时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型,且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
四、实验题
  • 24. 研究发现,病毒X衣壳蛋白在一定表达系统中能重新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Y,该颗粒不含病毒核酸,可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 (1) 病毒样颗粒Y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T细胞增殖分化,其原因可能是
    2. (2) 研究人员为验证病毒样颗粒Y作为预防病毒X疫苗的有效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健康状况良好、生理状况一致的小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接种,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接种,作为对照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向两组小鼠接种等量的病毒X,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病毒X抗体的浓度。

      预测实验结果:若,则证明病毒样颗粒 Y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是有效的。

    3. (3) 上述实验过程中,甲组小鼠接种病毒X后,体内的(填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能分泌抗病毒X的抗体。
  • 25. 植物甲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平躺在田面。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甲幼苗横放段时间后,根弯曲向下生长而茎弯曲向上生长。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重力影响使生长素在近地侧浓度比远地侧的,在这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下,使茎的近地侧细胞比远地侧细胞(填“纵向伸长”或“分裂增殖”)得快,茎背地生长;而同样的生长素浓度,会根的近地侧生长,根向地生长。
    2. (2) 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IAA作为中介,用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由下图可知蓝光处理使水稻幼苗内,造成IAA的含量

    3. (3) 进一步研究表明根的生长表现为负向光性,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4mm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照强度

      (100mol•m-2•s-1

      63

      184

      498

      黑暗

      0

      418

      418

      根据上表可推测,单侧光照射促使根向光侧IAA因而含量减少,引起两侧IAA分布不均匀,根负向光生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