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26 浏览次数:20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ú)   秀(qí)    坦荡如(dǐ)   惟妙惟(xiào) B . (sàng)  枝(qiú)   络不绝(yì)   春寒料(qiào) C . 临(bīn)   形(fú)    舻千里(zhú)  无动于(zhōng) D . 土(zhān)  喧(xiāo)  亭台轩(xiè)  密密匝(zā)
  •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B .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C .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D . 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B . 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胜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 C .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 . 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可和王刚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 , 形影不离。 B . 昨晚,在黄梅戏剧院,一台惟妙惟肖的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C . 这部武侠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 D . 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班级潜滋暗长 , 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掉自己的前程。
  • 5.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这个句子中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充当状语。 B . “摧枯拉朽”“沉鳞竞跃”“放下包袱”“坦荡如砥”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D . “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南面,“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
  • 6. (2018·随州)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①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两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④这是为什么?

    A . ④②①③ B . ③④②①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①②③
二、情景默写
  • 7.  默写
    1. (1)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 (2)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3. (3) 思乡、离愁是诗歌中的永恒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4) 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了雨后秋山的明媚空灵,“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展现了山林古寺的幽僻冷寂,“”(《使至塞上》)描绘了大漠边陲的雄奇瑰丽。
    5. (5) 走进诗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依不舍;《春望》中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对家人的深深牵挂。
    6. (6)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只有经受磨炼,才能增长才干。
    7. (7) 说话是一门艺术。好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不好的话语伤人于无形,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
    8. (8) 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通过描述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诠释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铸得重器护苍穹”的奉献精神,演绎了黄旭华“,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的家国情怀,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强国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付出的巨大牺牲。
三、综合性学习
  • 8. 语文实践活动
    1. (1) 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9月21日,在美丽的遗爱湖畔,黄梅戏大剧院广场上,市区各界千余名妇女齐聚一堂,参加“盛世华诞 传旗联动”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旗袍快闪(黄冈分会场)活动,以独特的形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此次黄冈分会场的活动由市妇联、黄冈广播电视台主办,市女企业家协会、市旗袍文化艺术协会协办。当优美的音乐声响起,女企业家协会会员、旗袍协会会员以及学生代表、志愿者代表们,身穿红色旗袍,纷纷列队入场,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并摆出“70”造型和“祖国万岁”图案,以快闪的方式祝福祖国,以优美的姿态展示东方女性的婉约之美。

    2. (2) 校运动会上,好友王亮在百米冲刺时扭伤了脚。你把王亮送到医务室进行了医治,校医建议王亮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王亮同学的身份给王亮爸爸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不超过50字)
四、名著阅读
  • 9.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甲)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乙)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人生还。

    1. (1) (甲)文画线句子刻画了毛泽东的性格特点。
    2. (2) (乙)文中,红军过草地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②,③
五、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各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来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相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现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方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萌,空简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颇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薄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兼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凤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溃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 B . 宋代《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 . 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 . 上篇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中国画,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 (2) 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11.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各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①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②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③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④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⑤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⑥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⑦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⑨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⑩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⑪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⑫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⑬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⑭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⑮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稚地说着谢谢。

    ⑯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⑰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⑱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⑲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⑳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㉑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㉒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㉓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三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B .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C .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 . 小说基调沉郁,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2. (2) 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㉓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
    4. (4)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对比阅读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於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范:地名。②气:气质。③居:地位。④垤(dié)泽之门:宋国城门。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父

      ②以顺为

      ③喟叹曰

      ④而王子彼者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得为大丈夫乎  始一反 B . 丈夫冠也  孟子自范 C . 顺为正者        自康乐 D . 独行道    居使之然也
    3. (3) 用“/"给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两处。

      居 移 气 养 移 体 大 哉 居 乎

    4. (4)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

    5. (5) 阅读上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填空。

      两文中“广居”含义相同,都喻指“仁”。甲文中“居广居”是“”的素养之一;乙文中“广居”可以改变人的

七、诗歌鉴赏
  • 1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此诗是诗人客居四川第五个年头所写。②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用乐府旧体写边塞战争,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B . 甲诗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C . 乙诗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从时间上驰聘遐思,下句从空间上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D . 甲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乙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融自然景观、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
    2. (2)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 (3) 甲、乙两诗尾联在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八、作文
  • 14. 题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时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阴雨,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

    请以“     ▲    , 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 15.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美丽的蝴蝶像一个个飞翔的梦,令人惊叹,可谁会把漂亮的蝴蝶与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虫联系在一起呢?然而美丽的蝴蝶正是那些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变成的呀!毛毛虫为了翔飞蓝天的梦想,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努力地生存,一天天的蠕动,一次次的啮食结茧,只为那破茧而出的一瞬间……其实,哪一种成功不需要代价,哪一次辉煌不需要痛苦,哪一次飞跃不需要奋斗。

    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